您当前的位置:地方频道-泸州  >  泸州园区
泸州国家高新区医药产业园:勇立潮头 划桨破浪 奋力谱写医药产业新篇章
http://www.newssc.org时间:2018-07-04 08:49来源:四川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进入四川手机报 短信看新闻:订阅四川特快

四川新闻网泸州7月4日讯(沈遇洁)自2013年成立以来,泸州国家高新区医药产业园克服行业见效周期长的发展瓶颈,目标不变、力度不减、干劲不松,凝心聚力建设医药产业。通过四年多的奋斗,园区已被列为省重点发展的5个医药产业布局点之一,建成了药械第三方物流配送试点区、现代服务业科技服务集聚区、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示范区等省级先行先试集中区。2017年,园区建成承载区4平方公里,实现产值93亿元,税收3亿元,入户企业56家,其中,上市企业4家,IPO企业3家。按照泸州市委、市政府“1+4”两千亿产业发展目标,到2020年,园区将建成承载区面积6平方公里,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0亿元,入驻企业100户,其中上市企业8户,真正实现“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和“川滇黔渝医药产业投资首选地”的发展目标。

“琢玉成器,点石成金”。在医药类园区转型改革浪潮中,如何促进泸州医药产业的长足发展,并取得优异成效,园区作了如下思考。

一、“专家”治园。医药产业之所以专业化,在于其产业领域细分广、精细化程度高、研发上市周期长,只有依托完善的人才链、供应链、需求链,才能形成真正的大健康产业。作为园区管理者,除全面掌握产业规划、招商引资、企业孵化等知识外,还应具备医药产业全链条服务能力。园区的当务之急,是祛除管理者行政化思维,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与内培外学等方式,建设一支技术型、服务型、全能型、并能适应新形势医药园区发展的“专家”队伍。

二、核心竞争力兴园。(一)完善“产业链”。充分利用梅其炳等行业类专家资源的“独门武器”,打造医药小试、中试、安全评价、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等公共技术平台,形成别具一格的成药前端产业链。借助已招引的步长、科瑞德、朗润飞依诺等创新型企业,占据产业链高价值端口,推动上下游有机集聚,形成医药园区完整产业链。(二)打造“生态圈”。园区按照五大板块定位,抓龙头型、基地型、专业化配套型项目,联合西南医科大学等高校,组建川渝医药行业协同创新战略联盟,切实发挥“产-学-研”人才与市场优势,实现要素配置软性化、基础配套社区化、招商体系专业化、盈利模式多样化、园区竞争平台化,着力形成医药产业“生态圈”。(三)塑造“大名牌”。建园以来,园区的品牌内涵与价值挖掘不充分,在医药类园区同质化日益严重的今天,树立园区对外品牌形象迫在眉睫。园区只有聘请专业团队,将自身特色品牌魅力和竞争力从本质上挖掘出来,进行提炼、总结、升华,才能真正实现品牌强园。

三、创新服务活园。(一)智慧服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正重塑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园区要加快建成以“云计算”、大数据等为核心的“智慧园区”,实现产业园区向“互联网+”转型。当前,园区正深度对接中国联通、火石创造、中电科软等智慧信息服务公司,共建智慧园区。(二)项目服务。根据投资强度,树立“以亩产论英雄”的导向,对“低产田”和“高产田”,实行差别化资源配置和政策扶持。加强与中国医学装备协会、E药经理人、独墅联盟合作,充分挖掘项目资源,排出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助推项目尽快落地。(三)企业服务。园区持续深化“三亮”、“三心”等服务工程,打造营商环境不可替代的新亮点、新标识,不断增强服务软实力,真正使特色更特、亮点更亮,形成强大的“引力场”。努力当好企业的“店小二”,特别是利用“元宝贷”等金融服务手段,解决好企业融资服务需求。力争打造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都不用跑”的全省服务型园区标杆。

 

编辑:肖伟
四川发布网站 微博 泸州频道首页 地方联播首页 打印本页 纠错报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