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消息(周超文 彭志勇 涂锐 文/图)“我的几万斤生态柑橘虽然还有几个月才上市,但已经提前找到‘婆家’了,完全不用担心销路!”8月13日,泸州市江阳区黄舣镇白马村返乡创业农民杨勇在自己的生态柑橘园里,一边查看柑橘长势,一边对前来了解今年柑橘产量的村党支部书记赵章奎说,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 |
杨勇(右)和村支书一起查看柑橘长势 |
据了解,杨勇种植的柑橘分别为爱媛和春见两个品种,成熟采收时间在今年10月和明年2月。然而,尽管成熟采收时间尚早,但在几天前,杨勇的柑橘就被来自眉山市某专合社经销人员罗肖订购了5万斤。“现在我的工作就是管理好这些柑橘,确保柑橘品质和产量。”杨勇高兴地说。
杨勇的柑橘为何如此火爆?原来,他经过几年的管理,已经掌握了一套种植诀窍。
2015年,在外从事建筑业的杨勇返回家乡白马村,投资100余万元,流转了160余亩撂荒的山坡地,引进了春见和爱媛两个柑橘品种进行规模种植。从定植柑橘树苗开始,杨勇就选择生态环保的种植方式,不用除草剂、不施化肥,以野草作肥,使用人工捉虫。果园里野草生长到一定程度,就被砍断就地腐烂作肥,保障柑橘树生长所需的养分。“每年要进行三次人工割草,耗时三个多月。”杨勇坦言,每次除草都是一次艰辛的过程,如果改用除草剂,他的果园只需要请两名工人,几天时间就能完工。
仅仅依靠野草作肥是不够的,杨勇多次试验后,决定给柑橘树“加餐”。杨勇在果园里建起大大小小10多个浸泡池,用枯饼与羊粪等混合浸泡,然后再浇灌给每株柑橘树。这样,柑橘树有了充兄的养分,挂果率和口感均得到保障。
防虫也是杨勇攻克的一道难题,为了坚持不用农药防虫杀虫,只得采取人工捉虫的原始办法。每年7月至9月,杨勇要投入很大一笔资金用人工掏洞捕捉天牛。
精耕细作出精品,杨勇在每个环节都精益求精。为让柑橘达到更好的口感,去年初挂年后,杨勇聘请了来几个农技专家,对果园里每株树的柑橘进行品尝,寻找最佳的采摘时间和口感最好的柑橘树。
由于品质有保障,个头大,今年柑橘还有整整几个月才成熟,但来自眉山的经销商罗肖早订购了5万斤,这些天,还陆续有人上门预订。“这种预订销售模式好,保证每个柑橘自然成熟,有效应对同树异时成熟的现状。客户先订货,再根据客户要求,分批次采摘,确保每一个果子口感达到最佳。”杨勇说,今年他的柑橘预计产量有8万斤,但现在已经卖出了5万斤了。此前他曾经担心果树大量挂果后可能出现的“销售难”,现在看来已实属多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