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消息 “李支书,我的健康码出不来,麻烦帮我看一下!”“手机拿给我,我马上帮你整。”天刚微微亮,只见一个身穿红马甲、头发半白的人不断穿梭在核酸检测采样点,提醒群众佩戴口罩,协助维持现场秩序。这个忙碌的身影,便是纳溪区大渡口镇太和村的乡村理事长、原村支书李光亮,虽然已离任村党支部书记职务,但村民们依然习惯地称呼他为“李支书”。
李光亮担任太和村党支部书记已有20余年,任职期间,他坚定不移地做好全村党员群众的主心骨和领路人,带领一班人新建党群服务中心、村卫生站、日间照料中心等等,修建村社通公路16.5公里、产业路20余公里,大力发展茶叶、青花椒、沃柑等4000余亩,带领全村摘掉了省级贫困村的帽子。去年6月,因年龄原因,李光亮从村支书的岗位上卸任下来,但他离任不离心,主动发挥老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继续为太和村的发展出谋划策。正是因为他的丰富经验和深厚资源,今年,李光亮被推选为太和村的乡村理事长。
![]() |
9月,面对严峻复杂的新冠疫情,李光亮更是不畏风险、主动请缨,第一时间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协助开展核酸检测和后勤工作,采买物资、布置核酸检测场地、值守防疫卡口、入户宣传防控政策等等。接连十余日,他迎朝霞,伴星辰,默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忙时连一口水都来不及喝,中秋节也未休息一天。由于长时间高强度地工作,上了年纪的他,脸上已露出些许疲惫,眼里还有红血丝。其他村干部让他休息一下,他总说:“没事,我还行!”擦了把汗,喝了口水便继续投入工作中,与镇村干部和医护人员一道,用辛勤汗水铸起铜墙铁壁,守护了全村百姓的平安健康,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民有所呼、我必有应”的初心使命。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李光亮只是大渡口镇众多乡村理事长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为进一步充实基层治理力量,推动乡村振兴、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渡口镇充分发扬民主,严格审核把关,选聘首批乡村理事长7名,他们中有离职村干部,有致富带头人,有乡贤达人,他们充分利用自身的丰富经历和资源优势,帮助村“两委”出谋划策、破解问题、化解矛盾,在产业发展、疫情防控、抗旱防汛、森林防灭火、矛盾纠纷化解各个岗位上发光发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供稿:大渡口镇 李昭详、阳松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