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地方频道-泸州  >  区县新闻  >  古蔺县
扶贫车间里的“小梦想”
http://www.newssc.org时间:2020-11-10 11:07来源:四川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进入四川手机报 短信看新闻:订阅四川特快

四川新闻网消息(姚茂璇 曹雪)四川省古蔺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重点县。近年来,古蔺县抢抓东部地区“腾笼换鸟”机遇,规划建设县城扶贫产业集中发展区,依托建设一批扶贫车间,把工作岗位搬到群众家门口,切实解决了广大农村人口最急切、最关心的难题,也为山区贫困群众实现他们的梦想奠定了基础。

我有一个梦想,我想买个芭比娃娃

“一块两块三块......爸爸,我已经攒了10块钱了。”小庆玲指着一堆堆自己利用课余时间串好的钥匙扣,脸上洋溢着天真的笑容。“宝贝你真厉害,很快你就可以买芭比娃娃了。”王叶平说。

王叶平和女儿一起做五金手工加工

王叶平是石屏镇三桂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有五口人,媳妇有智力障碍,三个孩子在读书,一家人的重担落在了他的肩上,他知道老二王庆玲想要芭比娃娃很久了,但是家里的每一分钱都规划好了用处,实在没有闲钱实现孩子的小小梦想。

今年4月,高乐皮具厂“居家式”的扶贫车间开进了石屏镇,“居家”组装钥匙扣,做工简单,时间灵活,小孩、老人都可以在家帮忙串。这份“特殊工作”让他眼前一亮,第一时间报名。把五金配件领回家,加工好后送到扶贫车间,这份轻松又能在家做的工作,让年幼的孩子和有智力障碍的妻子也加入进来,通过做一些简单的手工增加收入。

金兰街道王堂村扶贫车间

“多亏了政府介绍的好工作,现在在家门口就业不仅方便,挣的钱还比以前在外面打零工多!”王叶平说,他会和家人一起努力加油干,争取让一家人的生活越过越好。

据古蔺县人社局就业促进股股长何东海介绍,为进一步实施“家门口就业”工程,拓宽贫困群众就业面。今年以来,古蔺县紧盯老、弱、病、残特殊群体,逐步推广“政府+企业+贫困户”的合作模式,为有就业意愿,却因病、因残或是家庭事务不能出门的贫困户“量身定制”技术含量低、工时灵活的“五金加工”工种,把工作岗位直接送进贫困户家中,帮助“难中之难、困中之困”贫困群众实现居家灵活就业,补足就业扶贫短板。

目前,古蔺县共设有11个“居家就业”点位,吸纳895户贫困户参与到五金加工项目中来,高乐公司还在全力增加生产线,居家就业将有望增加到1000余人,更大幅度满足贫困群众就业增收的愿望。

我有一个梦想,我想陪你长大

“我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够在家里陪着娃娃长大,不想错过他们成长的每一个瞬间。”王静是石屏镇的贫困户,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不得不常年外出务工挣钱。

森巴斯服装厂

今年,因为疫情的影响,王静没有再外出。在家搜索招工信息时,王静看到古蔺有不少工厂急需用工,她到古蔺森巴斯服装有限公司面试,很快便接到录用通知。3月,她正式入职,成为古蔺县扶贫产业园扶贫车间里的一名操作工人。

值得一提的是,家住石屏镇的王静,不仅在家门口有了新工作,大儿子也从石屏镇的一所村小顺利转入古蔺县东区实验学校读书。原来,公司有政策规定,员工子女可以转入到就近的学校读书,既可以安心工作,又能照顾好家人。

“明年我的小儿子上一年级,我准备向公司申请,让两个孩子都来身边读书。“王静开心地说,回家上班后,大儿子和她越来越亲近,性格开朗了,也好学了。虽然一月工资有两千多,但上班的工作量不大,很轻松,最重要的是能够在孩子身边,陪着他们长大。

扶贫车间里像王静这样三四十岁的女工友有很多,她们的经历大抵相同:去过大城市,当过工厂的管理员,干过苦力。之所以不再外出,是因为家乡的企业、车间越来越多,找工作不像前些年那么困难,一开始的工资虽然少一些,但可以做到挣钱的同时照顾家庭。

在古蔺县经开区了解到,截至目前,古蔺县已建成扶贫车间32个,其中县级4个、镇级28个、吸纳务工就业9440人,其中贫困人口1514人,人均收入每月增加2000元。

浙川扶贫协作古蔺产业园

工厂搬到家门口,不仅把常年在家务农、照顾家庭的闲置劳动力用了起来,也将疫情过后本想外出的一部分贫困劳动力留了下来。挣钱顾家两不误,“扶贫车间”成为这个偏远山区贫困群众实现梦想的起点。

近年来,古蔺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举全县之力攻坚推进,贫困人口从2013年底的115159人减到2019年底的2082人,贫困发生率由14.9%降至0.27%,117个贫困村全部退出,高质量通过贫困县退出国家抽查、省级专项评估检查和脱贫攻坚国家普查,今年2月被省政府批准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编辑:肖伟
四川发布网站 微博 泸州频道首页 地方联播首页 打印本页 纠错报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