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地方频道-泸州  >  区县新闻  >  纳溪区
梅岭村上茶叶香 电力工人保电忙
http://www.newssc.org时间:2022-03-04 10:09来源:四川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进入四川手机报 短信看新闻:订阅四川特快

四川新闻网消息(刘益川 记者 程海英/文图)翻、抓、抖、撒……双手在滚烫的铁锅中不停飞舞,手工炒制的迎春甘露茶弥漫着一股天然巧克力的芬芳,这个被誉为“指尖上的芭蕾”非遗制茶工艺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3月1日,在泸州市纳溪特早茶城内,杨氏手工茶第三代传承人杨锌在表演着自家绝活。9时10分,四川泸州市纳溪供电公司大渡口供电所员工凌达友和黄泽友到茶城,忙着检查制茶铁锅等用电设施的绝缘情况。

“茶被赋予了文化,很抢手。现在手工茶供不应求,线上炒茶视频也是粉丝剧增,感谢你们上门贴心服务,炒茶用电巴适得很。”杨锌说。

2017年春天,走出乡村多年,已经成为电气工程师和建造师的杨锌,返回家乡护国镇梅岭村,投身于传统手工茶制作。杨锌发展手工炒茶时,正赶上梅岭村进行新一轮农网改造,杨锌在父辈的指导下,秉承非遗传承,按照电炒锅的特点对手工茶工艺流程进行规范提升,杀青、揉捻、辉锅等各个工序都用上了电设备,使手工茶实现量产,炒茶技艺更具观赏性。

“今年除了保制茶用电,我们在服务茶的其他产业链上下足功夫,茶乡景观、民宿用电都有专人负责。”凌达友介绍,以往关注的都是制茶企业用电,今年我们延伸“茶产品+”上的用电服务。

梅岭村是全国特早茶核心产区,有标准茶园5万余亩,建成“十里茶山观光走廊”和“万亩茶叶观光园”,梅岭茶园被评为全国首批茶乡旅游精品线路,形成集茶叶种植采摘、生产销售、观光旅游为一体的茶文化产业链,带动当地一三产业融合发展。

纳溪供电公司紧跟当地茶产业飞速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大对茶乡的电网改造力度,推动电网升级换代,为茶产业发展提供可靠供电保障。从2017年至今,在梅岭村改造新建10千伏线路29.72千米,低压线路183.79千米,新增配变15台,变电容量4900千伏安,保障特色农业和旅游业发展用电。

以茶为媒,以茶为景,茶园里,新打造的旅游步道分布其间,把茶山变成茶文化体验地,点缀在茶山里农舍房前屋后,茶农种植的樱花、杜鹃、海棠等鲜花绿植环绕。户外垂钓、采茶、踏青,游人如织,室内茶点、茶艺、茶餐,秀色可餐。

为支持特色旅游发展,从2017年冬天开始,纳溪供电公司通过政府主导、电力帮扶、专业支撑、村民参与的换种模式引导村民在电力通道下换种特早茶,提升电网的安全性,打造秀美茶山。

护国镇梅岭村党委书记朱春算了一笔账,以杂竹等低附加值的作物换种茶树计算,村民每年每亩能增加收入4000元。

纳溪供电公司提前了解茶产业用电需求,做好负荷预测,为客户用电开辟“绿色通道”。组织共产党员供电服务队深入到茶山、农庄排查供电设施,消除安全用电隐患,宣传安全用电知识。

电力足了,服务升级了,茶乡发展旅游产业的劲头更足了。“前年,我在古民居里开了‘刘氏庄园’农家乐,年收入30多万元。”2月28日,刘氏庄园的老板许世界指着厨房的电蒸锅说,“为了保护古建筑,供电所对庄园内的电力线路都进行了绝缘化处理,厨房全部用电,很安全,很干净。”

环境变好了,茶农纷纷转型做民宿吃“旅游饭”,梅岭村3200余户农户几乎家家都有自己的茶园,像刘氏庄园这样的餐饮、客栈、民俗在梅岭茶山就有29家,2021年接待游客40万人次,茶农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万余元。

编辑:肖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