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消息(梁龙海 罗雪妹 记者 程海英/文图)“现如今党和政府的政策越来越好,干部更加关心我们老百姓了,在他们的帮助下,不仅给我办低保、医保,该享受的补贴我都得到了。这几天他们又来帮我盖新房了。太感谢我们的干部了!”
11月20日,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但对于泸州市纳溪区新乐镇大河村3社段明云老人来讲,却是一个很不寻常的好日子,因为就在当天,他家新房开建了。
说起段明云那一户,周边群众没有不知道他的困难的。76岁的他,因患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虽然政府给他办理了低保,多渠道帮扶他,但生活还是十分艰难。
![]() |
今年夏天,雨水较多,年久失修的土房子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今年新乐镇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双问双解”实践活动;所谓“双问双解”,即群众向干部反映问题和干部入村入户搜集问题;对能争决的问题,当场协调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的问题,向群众作好解释,并在规定的工作日内回馈解决办法。党委政府知道这一情况后,对段明云的生活非常担心,镇主要领导多次上门看望,帮助协调临时寄住房屋。与此同时,新乐镇大河村召集无职党员、人大代表等及时研究解决办法,联系驻村企业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凑齐了建房资金,镇村落实干部专人负责段明云老人家的建房事宜。
在建房现场,记者还见到了大河村党总支书记刘勇,他正在和其他党员、人大代表一道忙碌着。刘勇说:“作为一个基层党员干部,怎样实实在在的给我们困难群众解决问题,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一定要把段老的房子给他建好,让段老辈住上安全的房子。”
近年来,新乐镇积极发挥无职党员的作用,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坚持“网格覆盖、定向联系、强化督导、全面帮扶”,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网格联系人员与村、社干部分工联系每个网格,按照定格、定人、定责的“三定原则”,建立民生诉求、困难群众和稳定工作“三本台账”,做到村情社情、户情民情、期盼愿望、问题困难“四大清楚”。网格化管理小组将收集到的群众困难提交党委政府集中研究,针对每个困难家庭实际,实行一户一册,一户一帮扶方案,明确工作内容、责任人,网格化管理领导组协调多方解决,纪委每月通报督办进度,切实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