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地方频道-泸州  >  区县新闻  >  纳溪区
“中国好人”易堂智:身残志坚让20多个家庭脱贫奔康
http://www.newssc.org时间:2021-11-10 15:41来源:四川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进入四川手机报 短信看新闻:订阅四川特快

四川新闻网消息(周超文 周超华 记者 程海英)今年3月,“中国好人榜”发布,四川有2人上榜,其中1人就是泸州市纳溪区永宁街道朱坪村47岁的肢残妇女易堂智,她获得的荣誉是“诚实守信好人”。11月7日,记者走进了易堂智的智越服装厂一探究竟。“我这厂子小,利润薄,但我的50多个工人中,有20多个家庭这些年一个个却靠着加工服装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身残志坚 回乡创办服装厂

1988年,14岁的易堂智初中毕业后就跟着村里的缝衣师傅学习制衣。3个月后,她进入纳溪区仁喜服装厂专业学习制衣技术。“在仁喜,一待就是两年多,从设计到绘图,从裁剪到缝制,我都学了个遍。”聪明好学、刻苦勤奋的易堂智很快成为裁缝行业中的技师,不仅要做衣服,还能帮着师傅带徒弟。

1994年,不愿一直替人打工的易堂智毅然回到家中,凭借一台缝纫机、一把尺子,开起了自己的“制衣店”,为附近的邻里乡亲缝制衣服,也让易堂智的日子忙碌而充实。可是好景不长,1995年,才结婚一年的易堂智却出了车祸,让她的腿留下了残疾,连续6次的植皮手术让她欠下7万多元的债务。“现在腿里面还有钢板,站久了就痛。”易堂智说。

1999年,为了早日还清债务的易堂智来到了深圳的一家服装厂,一待就是5年。“在那里,我最大的收获是学到了沿海制衣厂的制衣款式和流程。”易堂智告诉者,2004年初夏由于脚伤复发和照顾孩子,她同丈夫辞职回乡,并开办起了属于自己的金凤凰制衣厂。

在易堂智和丈夫的一番努力下,制衣厂渐渐打开了销路,订单一个接着一个。可怎么也料想不到,2013年,易堂智差点被命运压垮。这一年的夏天,患骨癌的弟弟离开了人世后不久,他的丈夫家里的猪掉进沼气池去捞猪时,这一捞,再也没有上来。“好在这个制衣厂是我和丈夫结婚多年的心血,必须把它守好,替弟弟还债,照顾好他丢下的两个孩子。”

2016年,易堂智将金凤凰制衣厂更名为纳溪区智越服装有限公司。10年来,公司靠着严质量、讲诚信而赢得了好口碑,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一个一个地飞上门来。

扶弱帮困 她让20多个家庭脱贫奔康

“姐妹们,大家加把劲儿,一定要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这批订单。”来到易堂智的服装生产车间,她正一边指导工人裁剪布料制服装,一边不忘叮嘱大家要保证产品质量。“易总,你放心,我们会把握好的……”48岁的妇女彭清明一边缝纫衣服,一边回答易堂智说。

者看到,在易堂智的制衣车间忙碌的工人,基本都是50岁左右的妇女,有2个还过了60岁。“来我这里的工人,此前大都家里经济不宽裕,有20多个妇女家里人因病或其他原因,几年前还是村里的贫困户呢。”易堂智说,好在她们都能吃得苦,现在平均每个工人都在4000元以上,一个个靠着制作衣服早就脱贫奔康了。

易堂智告诉者,她回乡创业办制衣厂时发现,农村贫困家庭较多,特别是这些家庭的妇女因无一技之长,很多只能靠丈夫挣点辛苦钱养家。于是,她就招聘能吃苦的贫困家庭妇女,让她们就近务工,解决她们工作挣钱和照顾家庭的需求矛盾。“刚开始,很多人是根本没有接触过制衣行业,甚至连机器都踩不转。”易堂智说,她就采取集中培训和个人指导相结合,大多3个月下来就能熟练操作了。

今年已50岁易华文在15年前丈夫离世后就一个人扛起了照顾儿子和父母的重担。当没有制衣基础的她来到易堂智公司应聘时,易堂智毫不犹豫就把她留了下来,而且给她开“单灶”,结果易华文在3个月后就成为了熟练工。如今每年,不仅有5万余元的工资收入,家里还年出栏400多只家禽,成为了朱坪村脱贫致富的典型。

据悉,经过10多年发展,易堂智的服装公司工人由最初几人增加到现在的50多人,其中20多人此前还是村里的困难户。这几年,每年生产的校服、舞蹈服装等都在6万件左右,产值超过1000万元,每年发放工人工资达200多万元,让30多个家庭实现了脱贫致富,住上了好房子,过上好日子。

编辑:肖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