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地方频道-泸州  >  区县新闻  >  纳溪区
纳溪区永宁街道:六旬老人捡地种 让抛荒田变“粮仓”
http://www.newssc.org时间:2021-07-15 14:57来源:四川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进入四川手机报 短信看新闻:订阅四川特快

四川新闻网消息(周超文 周超华 记者 程海英)“今年虽然天气不太好,但稻谷抽穗整体还算整齐,秕壳少,现在看来,今年我的30余亩水稻丰收已成定局……”7月13日,记者来到泸州市纳溪区永宁街道安富村10组,68岁的“种粮大户”李春友在田坎上一边查看水稻抽穗情况,一边高兴地介绍说。

身板硬朗,皮肤黝黑,总是微笑示人。从其脸上的皱纹和白头发来判断,年纪应该不轻。当记者问起时,李春友笑笑说:“我今年已经68岁了,这些年我靠着专捡地种粮,竟然成为了村里的‘种粮大户’,而且已经有10余年了。”

虽已年届古稀,但李春友人老心不老,在农村生活了一辈子他,也身体力行坚持一辈子种粮。2010年以来,当时已经57岁的李春友看到村里一户村民进城生活后,肥沃的3亩良田就被野草覆盖,他心痛不已。“这么肥沃的稻田抛荒长草,如果种粮要够好几个人吃上一年了。”为此,第二年他就找到这户村民,希望能把这3亩撂荒稻田让他耕种。这户村民高兴不已当即答应说:“有你帮我耕作,我的稻田不撂荒,以后若回来耕作还不用重新垦荒了。”

就这样,李春友在短短几年间,就捡拾了周边村民不再耕种的抛荒田28亩,加上自己家的3亩多,实际耕种的稻田面积近32亩,一时成为了安富村老当益壮的“种粮大户”,并购买回插秧机、打谷机等机具并亲自操作,让曾经的抛荒地重新变成了“粮仓”。

“土地不可辜负,手中有粮心里才踏实。”谈起高龄还种粮,李春友不无感慨地说,他们那代人对饥饿刻骨铭心,所以他才不顾儿女们反对,毅然放弃进城享天伦之乐,和老伴一起下定决心捡地种粮。

可是万事开头难,尤其是农业更难。李春友说,随着稻田越种越多,自己一个人根本忙碌不过来。刚开始的两年,他栽秧和打谷都请人帮忙,由于这几年人工工资上涨快,除去了人工工资和本身的谷种、用肥和用药及管护成本,收获的谷子卖了还不够支出。“好在我并没有打‘退堂鼓’,我对稻田就是‘粮仓’的认识也没有丁点动摇。”李春友说起捡地种头两年吃的亏,脸上丝毫没有丁点悔意。

2013年,面对种地就亏、种得越多亏得越多的“魔咒”,李春友没有信这个邪,他开始把更多精力和心思放在土地改良、机械应用、农产品效益提升等方面。于是,为了节省开支,增加种田收入,他就买回了插秧机、小型收割机,自己操作。这一年,李春友种植的30多亩稻田终于扭亏为盈。一季下来,平均每亩稻田给他带来了300元的净利。

这几年,年年尝到了种田甜头的李春友,为了让耕种的稻田获得更多的收入,李春友除了种一季水稻外,他还在稻田里按比例放养草鱼苗。他说,按比例放养草鱼等鱼苗,既增加了收入,草鱼还能除草,鱼粪还肥了肥田……

“种粮是很辛苦的事,但我是辛苦并快乐着。特别是秋收时看到一颗颗金黄的稻谷归仓时,那种丰收的快乐,不种田的人是无法体会到的。”李春友不无感叹说。更令李春友高兴的是,这几年,在他的带动下,安富村抛荒地特别是稻田越来越少,种粮食的田块开始多了起来。毕竟李春友的年岁大了,有些人就问他打算种到什么时候,李春友乐呵呵地说,“现在有农机当助手,国家对种粮又这么重视,我打算干到我们村所有稻田都重新变成‘粮仓’的那一天就退休,因为我对土地和粮食太有感情了。”

编辑:肖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