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消息(李敏 杨媛媛 记者 程海英)6月30日,合江县人民法院石龙人民法庭到先滩镇定钟寺村巡回审理了一起赡养纠纷案件,九十岁高龄的老人将六个女儿告上了法庭。
日前,石龙人民法庭收到了一份来自九十岁高龄老人的起诉状,因赡养费金额、赡养方式等问题,老人与六个女儿产生纠纷。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老人遂诉至法院,寻求法律的帮助。
![]() |
承办法官了解到,原告老人现已九十岁高龄,双腿有残疾,生活不能自理。考虑到老人的特殊情况,且此案在当地影响较大,法官便将庭审搬到了当地村委会,邀请人民陪审员组成合议庭审理此案。同时,为了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教育目的,石龙人民法庭积极组织当地村民参与旁听。
6月30日下午14时,庭审正式开始。九十岁老人及其委托诉讼代理人,六个被告均到庭参加了诉讼。在审理过程中,合议庭充分听取原被告双方意见,对于案件争议焦点通过询问原被告双方、听取证人证言、举证质证仔细确认案件事实,庭审持续了近四个小时。
这是一次充满了情与法衡量的庭审。此案在庭前法官已经主持过多次调解,庭审中在合议庭主持下再次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却因有一位被告始终意见相左,调解未能达成。庭后,考虑到通过调解,打开双方心结,达到案结事了,老人真正有人赡养才是本案的真正意义,法官再次组织双方进行调解,“你们的母亲已经那么大年纪,何必为了一些小矛盾置气,伤了母女情呢?”最终在法官情与法的劝说下,双方当事人终于达成了调解协议,六个女儿就老人的赡养问题达成一致意见,均表示要好好对待高龄老母亲。
为达到更好的普法教育效果,庭后,石龙人民法庭干警开展普法宣传。现场有多位老人就赡养问题向法庭干警询问,干警们耐心细致地释法普法,并给予老人们法律上的合理建议,让他们能用法律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也希望他们能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承办法官表示,道德和法律从来都不是对立的,法律归置了人性的底线,道德归置了良心的底线。我们所希望看到的是老人老有所依,子女主动赡养老人,而非因赡养纠纷对簿公堂。很多时候子女只是给付老人赡养费而忽略了老人的精神感受,但其实法律上对于老人的赡养不仅仅只是支付赡养费,更多要求精神上的陪伴和慰藉,真正实现“你养我大,我养你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