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消息(谢雅琴 记者 程海英)强制执行不只有“拘留”“扣押”“冻结”的“刀光剑影”,还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双方当事人实际情况出发,关注民生,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司法关怀。近日,纳溪区人民法院执行干警通过耐心调解、亲情感化顺利执结一起抚养费纠纷案件,被执行人现场支付案款5800余元并表示自己今后一定会多加关怀孩子,增加父女之间的情感联系。
![]() |
因申请人多次催收抚养费无果,一怒之下向纳溪区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承办法官接收案件后,考虑到该案系家事纠纷,涉及未成年人的利益,本着“情法”相结合的理念审慎处理。一方面将孩子及其母亲的实际困难和现状告知李某某,并站在自己也为人父的立场,劝解李某某应当担负其相应的民事责任;另一方面严厉告诫李某某,根据法律规定,若被执行人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且拒绝配合执行工作的话,承办法官将依法对其采取拘留等强制措施。经法官反复耐心细致地做工作,李某某也敞开心扉,诉说了自己的想法。看着李某某逐渐转变的态度,承办法官进一步将涉及抚养费、父女亲情的相关问题掰开揉碎了向被执行人及陪同其前来的家人释明。经过近2个小时的沟通,李某某终于同意现场支付拖欠的抚养费。
![]() |
家庭是社会的基石。对于抚养费执行案件,最佳的执行方式应当是促使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不论彼此矛盾有多深,子女利益都是双方在乎的,以此为落脚点,一定能化解矛盾。执行干警通过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使被执行人主动认识到自身错误,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虽然案件标的很小,但收到了良好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