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消息(段国海 记者 程海英)为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规范化、便利化水平,为企业和办事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纳溪区行政审批局强力聚焦便民惠民利民,靶向发力政务能力提升,积极推动实现政务服务全事项标准统一、全流程网上办理,促进政务服务跨部门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并依托一体化在线平台推进政务服务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努力促进政务服务能力提升,提升群众满意度、幸福感和获得感。
靶向发力,开展能力提升专项行动
今年以来,纳溪区行政审批局在严格落实防控措施的前提下,依托四川省政务服务平台,提供“非接触式”线上政务服务,充分发挥“不见面”审批优势,积极推进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川渝通办”“跨省通办”工作,加强业务协同办理,最大限度减少群众跑腿,阻断疫情传播,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便捷贴心的政务服务,多措并举、高效优质地满足办事需求。为满足企业和群众在互联网时代对政务服务的新期待、新需求,该局围绕“一网通办”,对审批服务相关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整合重组,不断优化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依托四川省政务服务平台枢纽功能,及时梳理群众常用、急用的高频服务事项。
![]() |
召开“一网通办”能力巩固提升专项工作督促会 |
政务服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专班工作人员加班加点,不分昼夜全力攻坚政务服务能力提升,推广电子证照,应用电子印章,让政务服务事项实现100%在线办理、不见面审批,使企业和群众不出门便可办成事,不断增强群众和企业的知晓率、满意度和获得感。
聚焦便民,强化服务体系建设
示范引领,实现便民服务全域“三化”建设。纳溪区行政审批局专门制发《纳溪区镇村便民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启动“三化”建设试点。在全区13个镇(街道)156个村(社区)开展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试点建设。据悉,大渡口镇便民服务中心和东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确定为首批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试点,凤凰湖村、上坝社区等8个村(社区)便民服务站也列为首批村(社区)便民服务站示范点建设。
理顺体制,实现便民服务全域力量整合。全区13个(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均按事业单位管理八级(副科级)配备主任,统一规范全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实行人员统一管理,将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设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将站(所)派驻窗口的人员由便民服务中心统一管理。实行事项统一进驻,将站(所)所有事项在大厅统一办理。
规范管理,实现便民服务全域标准统一。按照原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七统一”的基础上,再次细化标准,统一窗口标识、统一工作吊牌、统一窗口座牌等,加快推进便民服务标准化建设进程。一是规范服务标准。印发《纳溪区镇村便民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实施方案》和《纳溪区镇村便民服务标准化建设指导手册》,明确便民服务建设“三化”标准。各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统一设置服务窗口,工作日全天为群众办事;村级代办站在有条件的镇(街指导镇便民服务中心服务体系建设)便民服务中心设置服务窗口,采取“逢场日全天办、休息日预约办”的方式为群众服务。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服务)”改革,对有多个站点的便民服务中心实行印章编号管理,解决群众办事“盖章难”的问题。
优化服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纳溪区行政审批局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始终把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践行为民服务的落脚点。
创新服务模式,推出“预约服务”“延时服务”“上门服务”“免费邮寄服务”等服务模式。公积金窗口不断优化流程,公积金领取事项审批,由原来的一周缩减到现在的5分钟左右即可实现办结并到账。
建立投诉、整改、反馈机制,专设“办不成事”受理窗口,从涉企部门退休干部、专家学者和民营企业优秀干部职工中择优聘任21名营商环境信息员,帮助群众把办不成的事办成,推动窗口作风持续转变,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企业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率显著增强。
推进“跨省通办”工作,与赤水市签订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协议。线下开设“跨省通办”专窗,实现“收受分离、异地可办”;线上开设“跨省通办”专栏,实现“一地认证、全网通办”,逐步实现移动办理和自助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