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消息(周超文 曾瑞馨)“现在好了,借助电商平台,现在我们的原浆枇杷蜂蜜在销售上顺畅了,网上销售量占到了六成,且都是卖到了省外。”这两天,泸州市纳溪区天仙镇银罗村村民尹清泉成天为蜂蜜网销的事忙前忙后,虽然养蜂卖蜂蜜只是他的副业,但近两年,他和邻村的5个村民所养蜜蜂产的4000多斤原浆枇杷蜂蜜通过电商平台要卖出近3000斤,尽管每公斤一口价200元,但来自广州、太原、昆明等城市的购买者,大多还是“回头客”。
![]() |
尹清泉所在的纳溪区天仙镇银罗村是四川省最早发展枇杷种植的基地之一,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该村枇杷种植面积就超万亩,并陆续辐射带动周边村民种植了2万多亩。多年来,每到枇杷开花季,来自泸州周边的蜂农就纷至沓来,将蜂箱搬进枇杷林子里,任其蜜蜂采吸枇杷花粉酿蜜,多时万亩枇杷林竟然有上千个箱蜜蜂,一度成为银罗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远道而来的蜂农靠着枇杷花养蜂赚得钵满盆盈,我们自己为啥不养呢?”尹清泉看在眼里,羡慕在心头。2016年,尹清泉和邻村的7个村民在纳溪一个知名老蜂农的指导下,加入到了中蜂养殖中,开启了他的“甜蜜”事业,并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尹清泉的蜜蜂就扩大到了30多箱。
![]() |
尹清泉养蜂,除了看中银罗村的万亩枇杷花,还有每年春天的李花、油菜花、柚花、葡萄花以及山上的五倍子花,单尹清泉自己就种了20亩葡萄。“枇杷花期1个多月,面积大,收获的枇杷蜂蜜占全年蜂蜜的六成以上。”尹清泉说,对养蜂人而言,固定在一个地方采蜜,蜜源少、产量低,很难形成规模,但银罗村不同,靠着枇杷产业和柚子、油菜、葡萄等产业,蜂农却足可以维持半年不挪窝。
“酿蜜只酿‘诚信蜜’,蜂蜜要达到一定浓度后才能采集,否则水分太大就会影响蜂蜜的质量。”虽然养蜜蜂酿蜜时间不长,但尹清泉在老师的教诲下,他养蜂采蜜都有自己的原则。正是因为他一开始就对蜂蜜质量的坚守,5年来,他采集的蜂蜜在村里村外声名远扬。
![]() |
然而,令尹清泉没有想到的是,蜂蜜的质量上来了,但有好蜜不一定好卖。这两年,尹清泉的蜂蜜借助口碑和口口相传虽然获得认可,但每公斤200元的价格还是令不少消费者望而却步,加之尹清泉不懂营销手段,部分蜂蜜却囤在家中。
为了拓宽销路,2017年枇杷花蜂蜜采集完后,尹清泉就在纳溪区电商中心在银罗村开设的电商服务站帮助下,试水“赶场天”电商平台,把蜂蜜放到网上销售。令尹清泉没有想到的是,这一试竟给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短短一个月内,他就接到30多个订单,卖出了200多斤,省外销量就占了60%以上。“电商平台让我们的传统蜂农酿造的蜂蜜多了一条销路,因此,质量更是不能马虎。”尹清泉说,“蜂蜜在生产过程中都必须建立档案记录和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只有符合检测标准的蜂蜜,才能登上‘赶场天’的平台销售。”
目前,尹清泉已联合纳溪区内的10多个蜂农组建了蜜蜂养殖专合社,并为“枇杷蜂蜜”申请了商标,设计了网销蜂蜜的“新装”。由塑料瓶改为透明玻璃罐包装,快递时再加上泡沫固定,不仅外观精美,也确保了蜂蜜纯正原味。
如今,由于有了电商平台的助推,尹清泉所在的专合社每年酿出的4000多斤原浆枇杷蜂蜜就要卖上40多万元,而且越卖越好,也越卖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