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消息(杨桃 龙靖)4月15日,泸州市纳溪区大渡口镇一家三代六个兵的老党员牟国良正在通过直播的方式向大家分享革命事迹,带领大家学党史、感党恩。
![]() |
老当益壮,党史学习当先锋
“大家好,我叫牟国良,今年88岁,57年入党。我们家有六个人都当过兵。我52年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参加过上甘岭战斗。大儿子牟远平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从小我和外婆相依为命,每天饿肚子。后来在党的带领下,终于解放了,土地改革,我分到了一间房和一块地,还成了家。共产党来了,我们才翻了身。我心里非常感激,参加了土改民兵,加入了共青团。此时,抗美援朝前线传来战事紧急消息,我做通即将临产的妻子思想工作,参军入伍,来到上甘岭前线。战争结束后,我被安排到石家庄步兵学校学习文化知识,还光荣入了党,是党教会了我读书识字,让我明白了很多革命道理。”镜头前,老战士牟国良正在声情并茂的跟大家讲解自己的革命事迹、回忆党的恩情。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对于牟国良来说,就像母亲的一百岁生日一样重要。他早早就开始学习党的历史。虽然已近九十岁高龄,但他精神抖擞,思路清晰,每天带上眼镜,捧着《中国共产党简史》等书籍读得津津有味,并通过视频和讲座的方式带领大家学习党的历史,分享革命故事,弘扬爱党爱国精神。“温故知新,学党史能明初心践使命。作为一名老党员、老干部,除了在家里培育红色家风,更有责任让大家更多的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希望通过学党史活动,把红色文化更好的发扬光大,广泛宣传革命事迹,讲好红色故事,激发大家奋发作为,一起传承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始终保持一种大无畏的精神,鼓足奋进新征程、逐梦新时代的精气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更多力量。”牟国良激动的说到。
红色廉洁家风,润泽浓浓爱党情
牟国良从来不愿意提起自己负伤的事。他说:“轻伤不下火线,重伤克服坚持。这点小伤,跟我那些英勇牺牲了的战友相比,算得了什么?不值得一提。回到家乡后,工作积极、一心想着为群众办实事的牟国良被任命为当地的干部,带领着乡亲们修路造林、新修水利,帮助群众发展农业,多次被评为先进。白天在村里和群众一起开展工作,晚上抓紧开会是牟国良工作的常态。为群众解决困难,协调处理事情,他起早贪黑、四方奔走、不辞辛劳,长期风雨无阻的步行三四十公里往返于纳溪和大渡。但是对于个人和子女的事情,他两袖清风,从来不动用一点自己的关系。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牟国良和妻子始终重视对儿子、孙子的家庭教育、红色教育。他自己也以身示范,给孩子们树立一个廉洁奉公、遵纪守法的好榜样。“勤俭好学重品德,爱国爱党代代传。保家卫国当好汉,奉献社会有担当。”这是牟国良家的“红色”家风。他始终牵挂着祖国的国防事业,从小就向孩子们传递爱党爱国、保家卫国、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他的教育和影响下,三个儿子和两个孙子牟德坤、牟德强也继续传递着军人情结,先后应征入伍,保卫祖国。今年才11岁的曾孙从小就在爱党爱国、参军入伍的家庭氛围中长大,他立志长大了也要当军人。
关心国家事务、阅读红色书籍、等着收看新闻联播和海峡两岸,是老人每天的必修课。节假日,老人最喜欢和家人一起到附近的红色教育基地参观,给大家讲党的历史、革命故事。他时常教育子孙们:“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不管是在部队还是退役了,都要感谢党的恩情,多为人民做贡献。”
“考虑到老党员、老战士行动不便,而且只通过现场讲授,受众有限,不能回放观看。我们采用直播加录播的形式,将党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让大家都能够观看,了解他们的先进感人事迹,弘扬爱党爱国精神。同时我们将进一步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把党史学习成果转化到高质量开展工作中。”大渡口镇党委副书记赖宇说道。
一家三代六个兵,润泽浓浓爱党爱国情。牟国良一家的事迹如今在当地已是家喻户晓,其赋予的“红色”色调,树立的“民族兴亡、我之责任”的爱国情怀,激励着一批批新生力量继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