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消息(李雅洁)“现在在家还好哩,能挣钱还能照顾家庭。”“我对我们村的茶叶有信心,会做得更大更强。”走进泸州市纳溪区护国镇德红村,村民们一提到茶产业,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说到德红村的茶产业,就不得不提到茶产业的“领头雁”刘军。刘军,泸州市纳溪区人大代表,四川大理特早茶有限公司董事长。
产业扶贫 促群众“动起来”
德红村坐落于护国镇大里岩区,群山环绕,地广人稀,人员居住分散,基础设施落后,群众收入主要依靠传统农业和外出务工为支撑,产业基础薄弱。2013年,在组织的召唤下刘军从外地回来,担任了村支部书记。离家外出这么多年过去了,德红还和原来一个样,什么都没有变,贫穷,落后。他发现全村经济之所以难以提升,群众之所以经济困难,关键在于没有方向,不愿意主动做事,缺乏干劲、冲劲和激情。鉴于此,村三委带头,开始了德红新村的规划布局,看到青山绿水的大里岩区,第一次提出了“一叶红村”的理念,所谓“一叶红村”就是利用所处岩区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茶产业,以茶叶带动发展,使德红的村民都富起来,日子红火起来。说干就干,发动村民,开石修路,开始了万亩茶产业的种植,努力带领大家把茶产叶发展为村民的致富产业。
笃行致远 让集体“强起来”
要发展,必须要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德红亟需解决的问题有几点,首先村民思想封闭还需进一步解放提升,这是经济发展的根本之源。其次产业发展投入大,周期长,在初期投入时群众负担过重,让大家都望而生畏。再次全村群众和集体经济收入单一,造血功能不强,抗风险能力不足,存在脱贫返贫风险。针对这些问题,他和村三委积极探索解决方法,带领一些有意向的种茶户外出考察,让他们看到茶产业发展的前景,并没有他们想象中那么难,回来再充当领头羊,发动其他群众加入到茶叶种植中来。同时,对于农户技术缺乏问题,刘军特意请了企业技术人员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培训、送学到户,并为他们提供茶苗和生物农药等提升管理技术,让农户无后顾之忧。2013年到2015年,全村新种植茶叶超过3000亩。2015年底,考虑到进一步状大支柱茶产业,刘军辞去村支部书记职务,于2016年初成立四川大里特早茶公司,2017年被评为市级龙头企业,带动了德红村800余人就业。在2019年底,群众自发发展的茶园约800亩,大部分群众门前的鸡窝地都变成了庭院经济,生产成品茶100多万斤。
现在你走进德红村,已经完全变了样,家家盖起了大洋房,基础设施基本实现水、电、路、气、网五通,产业发展步入正轨。“振兴乡村、生态优先,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才能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接下来,我们将大力发展发展可持续的循环茶产业经济,打造宜居、生态、绿色大里。在大里营造一个全民爱茶、全民种茶、全民饮茶的世外茶园的乡村振兴梦。”刘军谈到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