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地方频道-泸州  >  区县新闻  >  叙永县
军人本色在脱贫攻坚一线闪光
http://www.newssc.org时间:2020-10-28 14:58来源:四川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进入四川手机报 短信看新闻:订阅四川特快

四川新闻网消息(薛元超 何腾)摩尼镇黑尼村位于叙永县城东南部,纳黔高速穿村而过,老辈人一直流传着这里是明代奢王驻兵屯粮之地的传说。2017年6月,县公安局退役老兵阮腾飞主动申请到黑尼村担任第一书记,扎根贫困山村,以村为家,始终保持作风过硬、素质优良的军人本色,在脱贫攻坚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用自己的苦干实干将昔日的奢王屯兵地,一步步变为今天的幸福安康村。

积极协调项目建设

退役不褪色,勇当脱贫攻坚排头兵

1981年出生的阮腾飞,曾在某部队服役12年,参加过多次军演、09年大阅兵等重要活动,并多次荣获部队嘉奖。2015年12月退役后,在叙永县公安局工作,得知单位要选派一批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的干部到贫困山区担任“第一书记”,他便主动报名,并向组织表态“贫困一日不除,一日不收兵”。他这样说不仅受多年的军旅生涯影响,更是和从小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在谈到为什么要去村上担任第一书记时,阮腾飞这样说道“我是土生土长的石厢子彝族乡人,受着红色土地的孕育,从小听着爷爷讲的红色故事长大”。

就这样,阮腾飞告别妻儿,带着军人的满满激情来到黑尼村,准备带领村民大干一场,但来到村上他才发现,这个驻村书记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简单,到村上“报道”的第一天,看到破破烂烂的两间村活动室,他甚至不敢相信这样地方还能住人;村集体经济一穷二白,断头路处处皆有,而这还不是最重要的。

认真倾听村社干部建议意见

“这种小伙子能干啥子事哦,还不是下来镀镀金、混混资历”,当村民看到村里的“第一书记”是个三十出头的年轻小伙子,脸上充满了怀疑甚至失望。面对群众的不信任,他心里五味杂陈,因为从小生在农村的他知道这是大家穷怕了,非常渴望有人能带领他们甩掉带了几辈子的穷帽子;他更明白,只有让大家真正脱贫致富,才是对自己最好的证明。

在脱贫攻坚中,他继续保持和发扬在部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优良传统。深入群众,挨家挨户进行走访,听民声、察民情。短短两个月时间内,便走尽了7个社788户农户,把全村每家每户的家庭基本情况、所处位置、诉求建议一一详细记录,特别是对贫困户信息全部了然于胸。直到现在他依然坚持每月遍访全村所有贫困户,重点走访村民代表、党员骨干、种养大户、困难户家庭等,定期召开群众院坝会,认真倾听群众呼声,耐心询问每家实际情况,对群众反映和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分类落实帮扶措施。

协助群众进行油茶收购

因地制宜,荒山坡地变“金山银山”

黑尼村海拔落差较大,地理、气候条件特殊,非常适合烤烟、油茶等经济作物种植,但农户观念落后,技术缺乏,种植积极性不高。为有效带动农户增收,驻村以来,他多次入户动员,组织农户参加种植技术培训,邀请专家到村指导,积极协调盘活村内闲置土地,充分整合资源。目前全村烤烟种植大户拓展到50余户,种植面积850亩,群众通过就近务工、种植烤烟等户均增收约10000元。种植油茶780亩,惠及农户约200户,依托出售油茶籽每户每年增收1920元,待2023年完全投产后,每户每年收益将达到25000元。

黑尼村紧邻321国道,交通便捷,但由于没的找到合适的门路,一直无法将区位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如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强村班子在群众中的威信力、号召力,驻村后,他主动深入党员、村社干部、群众代表、致富带头人家中走访,最终了解到摩尼周边油菜种植面积大,但群众榨油却要跑到其他地方去,榨油前景广阔,且风险小。于是阮腾飞积极争取涉农项目资金50万元,修建村集体榨油厂,每年仅靠收取场地租金就能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2万元。

找准基础设施关键点,踏上发展“快车道”

“阮书记,你一定要帮我们把路解决了啊”。黑尼三社、五社、七社是全村少数民族居住最多的社,也是脱贫攻坚任务最重、难度最大地方,因为交通不便,群众出行难、运输难,村民养的猪、玉米等作物卖不出去,即使卖出去价钱上也要吃亏,根本赚不到钱。面对群众的诉求,阮腾飞下定决心,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发展的突破口,多次到主管部门去跑资金、要项目,同时主动向联系县领导、帮扶单位汇报黑尼村面临的基础条件难题,最终争取资金约400万元硬化三、五、七社公路,让藏在深闺的农特产品走出大山。为了加快交通设施建设,白天他跑部门办手续、跑现场跟进度,晚上召开群众会协调矛盾纠纷。驻村以来,他积极争取资金实施农网改造、网络通信、交通等各类基础设施项目,落实安全饮水工程3处,解决2000余人的饮水困难;硬化通村社道10.4公里,极大改善群众出行条件;修建占地220平米的村党群服务中心,配备完善桌、椅、电脑等办公用品,增强村级阵地的服务能力,让黑尼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入户走访困难家庭

心系群众,躬身甘为扶贫孺子牛

“阮叔叔,我在学校很好,请你放心,我一定认真学习,不辜负你们的期望”,这是阮腾飞一直珍藏的一条短信。黑尼村贫困户李德云因妻子早年离家出走,留下四个年幼儿女,家庭生活重担全压在他身上,2018年李德云大女儿李修初中毕业后,因考虑家庭负担,曾一度想放弃学业,出身农门的阮腾飞知道对这样的家庭来说,放弃学业意味着什么,也许又是贫困的周而复始,他深知“扶贫必扶智、治贫必治愚”的道理,于是下定决心一定要让孩子重返校园,最终通过多方争取让她在成都的一所职业技术学校继续求学,对她学费全免,而且每月补助400的生活费。担任第一书记以来,阮腾飞始终坚持用心驻村、用情扶贫、用力干事,积极为民服务办事,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先后帮助12户34人生活困难、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群众申请最低生活保障、民政救助,落实52户贫困户享受易地搬迁,22户危房改造政策。

“这个阮书记干事情没的说,自从他来以后,村上的困难是一个接着一个解决,是个办实事的好书记,不愧是当过兵的硬汉子”。从军人到警察,从警察到第一书记,阮腾飞一直冲锋在第一线,不仅在脱贫攻坚战中做出了实绩,也赢得了百姓的高度赞誉。

编辑:肖伟
四川发布网站 微博 泸州频道首页 地方联播首页 打印本页 纠错报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