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地方频道-泸州  >  县区新闻  >  古蔺县
奉献如桑 勤劳如蚕 脱贫致富有门到
http://www.newssc.org时间:2020-06-10 00:09来源:四川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进入四川手机报 短信看新闻:订阅四川特快

四川新闻网泸州6月2日讯(王娇 记者 程海英)  一走进皇华镇石鹅村养蚕房,可以看到分布在地上一块块蚕床上的蚕宝宝们扭动着身体,吃起桑叶来比原来快多了,“沙沙”的声响,一张很大的桑叶一会儿就吃光了,你要是闭起眼睛的话,还以为在下小雨。

皇华镇石鹅村、石祥村一直是传统栽桑养蚕村,过去因管理粗放,种养水平不高,销售市场狭窄而没有多大发展。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皇华镇按照因地制宜、长短结合、市场导向的原则打造“五个5000亩”和“三个1000亩”发展目标,重点实施“发展产业脱贫一批”的扶贫目标,抓住“东桑西移”契机,以石鹅、石祥自然村的蚕桑产业发展基础为核心种养地带大力发展蚕桑产业。

经过3年多的发展,桑园面积由原来的上千亩发展到现在4000余亩,实现种植面积翻番,并成功引进发展台湾桑葚110亩,村级人均纯收入也从原先3000多元达到现在5000多元,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就近务工、承包养蚕等多种方式参与其中,目前蚕桑产业已带动石鹅村、石祥村150余户贫困户脱贫奔康。

现皇华镇蚕桑产业每年可养4季蚕,每季生蚕总产量在6000斤左右,采取专合社+村集体经济公司+农户的运行模式,以石祥村桑树产业种植基地为核心,辐射石鹅村、大坝村、龙田村、红林村等村,发挥产业带动能力,不断壮大蚕桑产业。

当下,皇华镇还利用桑叶、桑枝、桑椹、蚕沙、蚕茧等资源,创造性开发出桑叶茶、蚕桑枕、桑椹酒、蚕沙茶、蚕丝被等系列产品,深受当地居民的喜爱,这些产品除了在当地销售,也努力地走出去,目前主要是销往贵州等地。

其中“手工蚕丝被”最具特色。然而,手工蚕丝被制作工序相当复杂,从一个小小蚕茧到一套春暖夏凉的蚕丝被,需要经过选茧、煮茧、剥茧、开棉、晒棉、拉絮、翻被共七道工序。用好的桑叶培养出的蚕茧,做出来的蚕丝被材质柔滑、具纵横交错感、更牢固、保暖度高优点。

目前,皇华镇一个集栽桑、养蚕、缫丝及深加工于一体的完备的产业发展链条已经形成。蚕桑业的发展不仅推动了皇华镇精准扶贫的开展,也促进的皇华镇经济的发展,现在,一棵棵绿意盎然的桑树,正在成为当地农户的“摇钱树”。

皇华镇桑蚕业的发展响应了国家乡村振兴和退耕还林的号召,因种桑投入少、风险小、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使蚕桑产业与扶贫相结合,带动210多户群众,其中贫困户180户种植桑树。桑园里务工的农民有了固定的收入,既能照顾到家庭, 也能提高自己的收入,有了满满的幸福感。

编辑:程海英
四川发布网站 微博 泸州频道首页 地方联播首页 打印本页 纠错报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