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泸州4月27日讯 2020年,扶贫攻坚进入了最后的攻坚克难阶段,帮扶人与贫困对象之间互不认同、协调的矛盾日益显现,部分地方的干群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扶贫攻坚中担任护航员的乡镇纪检干部身上,“侠客行”的味道越来越大。
“有些贫困户,我们明明在努力干,在认真帮,不被理解也就罢了,还要被误解,甚至被辱骂殴打……”,这是一名已经参加工作11年,非常优秀的乡镇纪委副书记给我讲的,因为在基层乡镇,纪检干部也是扶贫攻坚的参与者,是脱贫计划的领路人,是帮扶对象脱贫的第一责任人,对困难户要结对子,要宣讲扶贫政策,要解疑释惑,既要在生活上扶持,还需要在精神上激励,是一名困难群众的“家客”。
“今年生产扶持的钱怎么还没有来,是不是被当官的吃了?”、“别个修房子国家补助好几万,我修房子咋个只有几千安,是不是你们一级一级的克扣了?”。脱贫攻坚是一个政策、项目、资金集中输出的过程,易出现利益输送、权钱交易,我们乡镇纪检干部正确把握了自身作为“监督者”的身份定位,精准捕捉发现了各类问题线索,精准识别了脱贫攻坚领域的各类“苍蝇”“蛀虫”,做一名发现问题的“常客”。
“支书在扶贫工程中赚了钱,被纪委约谈记过了,这一下他安逸了撒”、“国家补助的钱拖了好久都没得到,给纪委反映了,没过好久就得到了,真高兴啊”。发生在脱贫攻坚领域的问题,损害的是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要求我们乡镇纪检干部正确履行执纪问责,充分发扬亮剑精神,向一切伸向扶贫领域的黑手亮剑,对脱贫攻坚领域违规违纪问题实行“有案必查、失责必问、问责必严、全员通报”,扫除阻碍脱贫攻坚工作步伐的人为障碍,做一名解决问题的“剑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