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地方频道-泸州  >  区县新闻  >  纳溪区
纳溪大渡口镇:六旬女木匠 做甑子30年只为传承技艺
http://www.newssc.org时间:2017-05-15 17:03来源:四川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进入四川手机报 短信看新闻:订阅四川特快

四川新闻网泸州5月15日讯(周超文 王玉安 文/图)在我们的印象中,木匠是个手艺活,也是个力气活,应该是男人的专利。而在泸州市纳溪区大渡口镇金竹村,却有一个叫张成香的65岁老人,是村里响当当的女木匠,如今她做甑子已经坚持了30年。

张成香为甑子下料

这些年,尽管电饭煲已经取代甑子蒸饭,而一年下来张成香的甑子销量也不足500个,但为了传承这一技艺,她却依然坚守不放弃。 “现在村里做甑子越来越少了,我坚持不放弃,就是要让这一技艺不失传。”

5月13日,笔者来到金竹村见到张成香时,她正在家中忙着下料,随着锯齿的上下抽动,锯沫飘飞。同行的村支书钟传杰告诉笔者,张成香是村里8个老木匠中唯一的女木匠,已经做了30年甑子。“当年做甑子,是为了贴补家用,换点油盐巴钱;但现在我坚持做,并不是缺钱,而是为了传承。”张成香老人补充说,她没有徒弟,原因在于木甑子在今天的炊具市场上早已风光不再,没人愿意学,尤其是年轻人。

张成香说,制作木甑子的第一个步骤就是选材,必须选用在山上长了二三十年的优质杉木为原材料,她所用的杉木都是村民从自家山上砍来的,木材按照长短需求锯成段。接着就是打瓦子,瓦子的多少按照需要做蒸多少斤米的甑子来决定,直径与圆周有相应的比例,然后依照比例确定的靠尺,刨好瓦子的侧面,接着打孔。打孔用古老的扯钻,在刨好的瓦子侧面钻两个孔,用于固定和连接。“再次清缝之后,必须用竹钉连接相邻的瓦子,用竹条固定就成了木甑子雏形。之所以不能用铁钉,因为铁钉见水易生锈有铁腥味”,张成香说,随后还得继续刨甑子的内外两面,大概经过20多道程序,装上后期单独制作的甑底、盖上甑盖,一个外表古朴、典雅、美观、大方、清香的杉木甑子才算制作完成,可以蒸饭了。

“用木甑子蒸出来的米饭晶莹剔透,具有原木的清香,让人有回归自然的感觉。”张成香说,这种木甑子蒸出的米饭不只吃起来清香,尤其是甑子里的冷饭用作蛋炒饭,粒粒绵扎晶莹剔透,吃起来口感柔中带刚,香气扑鼻,别有一番风味。

现在,虽然用甑子蒸饭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但令张成香老人欣喜的是,随着电饭煲的普及,人们反倒更加怀念、更加喜欢纯天然的甑子,目前工艺类的甑子在市场上尤为走俏,这给张成香带来了一缕希望。

张成香告诉笔者,曾几何时,地处偏远岩区的金竹村曾是泸州市闻名遐尔的“甑子村”,这几年面对工艺甑子走俏市场,金竹村党支部凭借该村及周边丰富的杉木资源,于2015年组建了“泸州市金银山甑子专合社”,并成功为甑子注册了“金银山”商标,并被纳溪区旅游部门作为一个特色旅游产品在各景区景点展示、展销。“重振金竹甑子往日的风光应该不再是梦!”张成香说。

 

编辑:肖伟
四川发布网站 微博 泸州频道首页 地方联播首页 打印本页 纠错报告

相关新闻

· “‘纳爱’法治宣传教育”走进泸州市纳溪区大渡口镇中心小学
· 纳溪区大渡口镇开展5.12防灾减灾宣传活动
· 纳溪区大渡口镇:仨女代表爱心接力“三无”老人重获新生
· 纳溪区大渡口镇狠抓落实地质灾害隐患整治工作
· 纳溪区人大常委会到大渡口镇调查质监和卫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