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泸州3月25日讯(周超文 王玉安)一个正值芳龄女孩,好不容易走山大山却又毅然舍弃已经习惯了的都市生活,定向报考地处大山深处的家乡村小任教。10年来,为了山里娃的茁壮成长,她乐在其中,勤于耕耘,将柔弱磨练成坚强,用自己所学知识为一个个山里娃插上了翅膀,飞出大山。这个女孩叫沈小兰,泸州市纳溪区大渡口镇鹿羊村和丰校点老师兼负责人。
![]() |
沈小兰在上课 |
放弃都市 定向报考返乡当老师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记者很难相信,在长江之滨的纳溪区大渡口镇,竟然距离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的大山深处,还有这么一所学校。10月30日中午时分,记者赶到校点时,校点负责人沈小兰正在给四年级的学生上课。个子瘦小的她嗓门却很大,讲课也是绘声绘色、精彩纷呈,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像几十株花儿在静悄悄地承受着辛勤园丁的浇灌。
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来鹿羊村和丰校点当老师前,沈小兰虽然从事的也是教师职业,不过,她工作的地点却是在繁华的泸州市区。
2007年,在泸州一私立学校已经担任了7年教师且已成为学校教学骨干的26岁女孩沈小兰,在大山深处教了一辈子书的父亲多次以“你就当接我的班”的劝说下,于当年6月,沈小兰毅然辞掉了已经习惯了的繁华都市生活,返回大山深处的家中,并定向报考了鹿羊村和丰校点老师岗位并被录用。
当年8月,沈小兰提前到校与其他老师一起,参与开学前的准备工作。也就从这一天起,沈小兰就开始她在群山延绵,层峦叠嶂的大山深处的另一种生活: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如阳光雨露般默默地滋养着山里孩子们。
专业敬业 为孩子插上腾飞翅膀
“36加多少等于84?84减多少等于36”……
走进沈小兰的课堂,字正腔圆的她反反复复地让孩子们弄懂二者之间的关系,这种看似简单枯燥的教学方法,却较好地增强孩子们的理解,让学生们个个满意得很,“听沈老师的课,我们很清楚,太容易懂了。”
鹿羊村和丰校点共设学前班、1—5个年级。2007年秋期,沈小兰刚接手教学时,由于老师少,她主动申请承担一年级和五年级的课堂教学任务,按照教学大纲要求,须开足十几门功课,她常常是一天5节课连轴转,哪一堂也不能含糊,这样一来让她每天都累得筋疲力尽,到了晚上嗓子就感觉隐隐作痛。但她在同事和学生面前,却又装着若无其事,每天周而复始。
如今,同事们谈起沈小兰的工作表现,都给出了“非常专业、十分敬业”的评价。尤其是周边的村民,说起沈小兰阮莫不竖起大拇指夸赞。村民多杰模告诉记者说,他11岁的孙子今年就在沈小兰所教的五年级读书,在沈老师的耐心教导下,一家人根本不用担心孩子的学习不说,而且越来越懂事了,知道孝敬老人、回家帮着妈妈做家务,还自己动手洗衣服。多杰模感慨:鹿羊村和丰校点与其他地方比起来太偏远了,原来每年都要来几个年轻老师,但往往一年半载,都想办法调走了。我们做梦都想不到沈老师能放弃繁华都市而返回她的老家来,这些娃娃可真有福份呀!
面对村民的信任,7年来,沈小兰也没有让村民失望,为一个个山里娃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她所教的两个毕业班近80名学生,如今全都进入了高中学习,有几个学生还考进了泸州的两所国家级重点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