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在校学生暑期思政研学实践活动走进世宏蝶画工作室
2025年07月03日 17:10:00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
“太美了,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用蝴蝶翅膀剪贴而成的!”6月30日,15名清华大学在校学生暑期思政研学实践活动走进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体验基地——泸州市纳溪区永宁街道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世宏蝶画工作室,对一幅幅惟妙惟肖、制作精美的蝴蝶画作品赞不绝口。
在世宏蝶画工作室,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王世宏从古代人们对蝴蝶的崇拜与喜爱,到蝴蝶画如何在纳溪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再到今天的发展传承,为清华学子们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从挑选合适的蝴蝶翅膀,到根据翅膀的形状和色彩进行构思创作,再到用精细的工具进行剪裁、拼贴,蝴蝶画制作的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平心静气、严谨细致……”他们全神贯注地听着王老师的讲解,有的还在笔记本上做笔记,有的同学则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
“大家都知道我们四川有‘国宝’大熊猫,今天我们就以大熊猫为创作灵感,来体验制作蝴蝶画。”在非遗蝴蝶画制作体验环节,清华学子们按照王老师的指导,用夹子小心翼翼地夹起一张张蝴蝶翅膀,然后按照自己的思路,在事先画好的模板上粘贴亲手剪裁的蝶翅。尽管一开始有些生疏,但在王老师的精心指导下,他们逐渐掌握技巧,从大熊猫耳朵、眼睛,再到大熊猫啃竹叶,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创作,一幅幅各具风格的熊猫蝴蝶画就展现在清华学子们面前,手捧自己亲手制作的非遗蝴蝶画,清华学子们一个个欣喜不已。
“在大一时我对四川泸州非遗蝴蝶画有一定的了解,后来王世宏老师到我们学校讲课,让我对蝴蝶画有更多认识,并产生浓厚兴趣,此次有机会来到泸州研学实践,对于我们来说是一次走出校园、亲近传统文化的宝贵经历。”参加研学实践的清华大学学生杨景涵说,通过与非遗蝴蝶画的亲密接触和王老师的耐心讲解,让我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以后的学习、报告中,我们一定会将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出去、传承下去。
作为蝴蝶画制作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王世宏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公益事业,为发扬和传承好泸州“非遗”地方特色传统技艺蝴蝶画倾注大量心血。2017年,王世宏开始与泸州市残疾人联合会、泸州市特殊教育学校、纳溪区特殊教育学校合作,开办蝴蝶画公益课堂,教授残疾儿童蝴蝶画制作技艺,还为行动不便的孩子开通线上课堂,受益人数达5000余人次。近年来,他所创作的蝴蝶画荣获“首届中国民间工艺精品博览会银奖”“四川省旅游纪念品金奖”“四川省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银奖”等多类奖项,个人获评“四川好人”“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四川省民间艺术大师”“四川省农村手工艺大师、四川工匠”“中国好人”等荣誉。
(供图/供稿:纳溪区委统战部 周超华 雷生)
编辑:郭幸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