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古镇:以工代赈,打通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

2024-12-16 17:44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刘浩然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

连日来,在泸州市纳溪区打古镇云回、黄桷、兴莲等村2025年以工代赈示范工程项目现场,每天都有近百名农民工投入到施工中,工人们分工协作,项目推进有条不紊。

该工程总投资82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打古镇黄桷、兴莲、云回、松林4个村道硬化维修提升改造,改造长度为13公里,宽度4.5米。工程采取“农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设置”的赈济模式,直接带动当地农村群众就业增收,同时将极大改善当地农村交通条件和居住环境。

“我已经在这里工作一个多星期了,每天有280的工资,这个项目估计还要干3个月,收入还是非常可观。”参加此项工程的黄桷村村民肖明光介绍,所有的工人都是从本村招募,有技术工、小工、杂工,工资有280、180、120元不等,既鼓足了当地他们的腰包,又解决了出行难问题。

以工代赈是一种政府扶持政策,通过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让受援助者参与工程建设并获得劳务报酬,从而替代直接救济。“本次我们选择的这4个村实施以工代赈项目,主要考虑到他们自身基础设施相对落后,集体经济活力相对匮乏。”据打古镇人大代表张梦吟介绍,项目建成投用后,可有效补齐短板,同时发挥“杠杆”作用,撬动乡村振兴、就业带动、高标准农田等项目资金投入,实现以工代赈资金的叠加效应。

在推进以工代赈项目的过程中,打古镇不仅注重“授人以鱼”,让群众在以工代赈中挣到钱,更注重“授人以渔”,致力于长远的发展。下一步,打古镇将采取岗前培训、“老带新”等以工代训方式开展就业技能培训,让参与务工的农民掌握新技能,激发务工群众劳动致富增收的内生动力。同时强化项目监管,将村民自建、自监、自管落到实处,确保“赈”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让务工群众劳有所得、劳有收获,有效激发群众自主发展的内生动力,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再添动能。(供图/供稿:纳溪区打古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