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消息 托育服务既是“关键小事”,也是“民生大事”。2021年,泸州市被确定为全省两个普惠托育试点城市之一,该项工作正式在泸州强势推开。近年来,龙马潭区高度重视,政府强力实施,人大积极助推,普惠托育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把脉问诊,找准普惠托育“症结”
“家中小孩都是我婆婆照看,二孩出生后,全家明显感到带娃压力倍增。前阵子,同事推荐我把孩子送去托育机构照护,家人却觉得孩子还太小,什么都不懂,不忍心这么小就把他送去托育园。”家住龙祥社区的王女士说道。“目前,托育园的运行还是很难,主要是支出成本高,人员工资占了大部分。托班的收费偏低,但如果提高保育费,入托家庭又难以接受,生源也会流失。”玖玺府幼儿园负责人诉说着苦衷。
龙马潭区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工作发力点,自普惠托育试点工作启动以来,每年都将普惠托育列入监督工作重点,作为人大工作提质增效的突破口,作为为民办事的重要内容,成立了以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为组长的普惠托育试点助推工作指导组,形成了“深度参与、持续关注、重点监督、全程服务”的助推工作方法。多次召开座谈会,召集卫健、教体、住建等政府部门,听取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问题,邀请托育机构、行业专家、从业人员、家庭代表等,收集来自各方面的声音。针对托育机构运行困难,婴幼儿家庭送托意愿不强,具备资质的专业人才缺乏等突出问题,区人大调研组下深水逐个破解,深入托育机构蹲点调研,真实掌握第一手资料,分析问题根源所在,充分吸纳意见建议,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办法,在推进问题解决的实践中展现人大担当、体现人大作为、树立人大权威。
多方会诊,开具普惠托育“良方”
“学院开设了学前教育、早期教育、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等3个相关专业,学生就业去向大多是在幼儿园或机构从事婴幼儿照护、早教等工作,学生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挺高的。”泸州职业技术学院何老师介绍说,今年学院还将招收首批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该专业的课程设置涵盖了婴幼儿回应性照料、游戏活动实施与改进、机构运营管理等方面,培养从事婴幼儿的生活照料、健康看护以及托育机构日常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原来,区人大常委会在前期调研中发现,专业人才缺乏是困扰托育机构的一大难题,便主动对接泸州职业技术学院,研判行业人才需求,分析产业发展态势,促成区政府与泸州职业技术学院签订框架合作协议,开展人才培养共建。区人大常委会坚持服务理念,寓支持于监督之中,助推出台《泸州市龙马潭区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支持政策清单》,区政府每年安排3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普惠托育机构建设补助、运营补助等政策支持。2023年,全区累计投入普惠托育建设补助、运营补助等政策资金760余万元。针对托育机构享受相关水电气优惠政策受阻问题,形成代表建议及时向市上反映和呼吁。同时,还提出合理建机构设托位;完善经费保障、政策支持、行业监管等工作机制;重点发展“幼托一体化”、大力鼓励社区办托模式等具体建议,形成《关于推动全区普惠托育可持续发展的调研报告》,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靶向施治,初显普惠托育“疗效”
“普惠托育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这几年,区人大常委会一直在密切关注,持续跟进,全区普惠托育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育得了’‘育得起’‘育得好’的期盼和需求。”龙马潭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冉国才介绍说。
2024年是龙马潭区人大常委会确定的“人大工作提质增效年”,人大监督实效最终体现在推动工作和问题解决上,在助推普惠托育工作实践中,区人大常委会深度参与、积极助推、精准督促,全区普惠托育工作从摸索起步到持续向好发展。目前,全区托育机构总数34家,托位数1760个,每千人口托位数3.64个,其中,普惠托位数1580个,占比89.77%。预计到2024年底,每千人口托位数可达5个,普惠托位占比达90%以上,将逐步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服务便捷、保障有力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格局。
“人民有所盼,人大有所为”,下一步,龙马潭区人大常委会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持续助力普惠托育工作健康发展,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供稿:龙马潭区委宣传部 卫正霞 章怀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