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消息 “这块田今天水稻收割后,我将田里的稻草及时清理,把压偏的稻桩扶正,加强蓄水保湿,做好再生稻的田间管理,还要在田坎上栽种秋黄瓜套种秋白菜,力争实现晚秋生产粮增产、钱增收。”8月9日,泸州市纳溪区永宁街道安富村村民刘明全告诉笔者说。
走进永宁街道安富、朱坪等村看到,村民们有的在抢收水稻、有的在晾晒玉米、稻子,有的在移栽秧苗,趁着晴好天气,村民们正积极抢抓农时,忙着栽种白菜,起垄、刨坑、移栽……不一会儿,一棵棵翠绿的菜苗缀满田间,到处呈现一派秋收、秋种的喜人景象。
纳溪区永宁街道面对持续不断的严峻高温旱情,连日来,永宁街道全民总动员,多措并举打好抗旱减灾“组合拳”,全力以赴抓好人畜饮水、农业生产用水和晚秋生产等工作,力争将旱灾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守牢广大群众的“粮袋子”和“钱袋子”。
加强灾害监测,永宁街道保持同区水利、应急、气象等部门的紧密合作,建立监测预警、技术指导、应急处置、用水调度一体化工作机制3个。强化灾害趋势分析,及早发现苗头性、趋势性问题,细化完善“主动避灾、科学防灾”技术措施,目前已开展灾害监测预警31次。
加强技术指导,永宁街道目前已成立3个抗旱减灾帮扶工作组,派出1个技术指导组,深入受灾较重的安富、朱坪、五顶3个村开展田间蹲点帮扶指导,把“战高温干旱、保秋粮丰收”作为当前首要任务,下沉一线协调落实人畜用水、抗旱技术措施、秋收秋种等工作。
落实抗旱措施,紧盯水稻、玉米、红薯等作物,分类制定抗干旱、抗高温等技术措施。合理使用和调配现有水源,做好节水和分区分时供水和提早制定灾后补救技术措施,及时抓好补改种晚秋作物1100余亩,减少和挽回旱灾损失。
抓好晚秋生产,树立“早秋粮损晚秋补”理念,大力发展晚秋生产,力争在常年基础上扩种晚秋作物600余亩,因地制宜发展果园套种等模式扩大秋红苕、秋蔬菜等晚秋种植。并抓好种子、肥料、农膜等农资调剂调运,引导农民雨后及时蓄水、翻耕空闲田土,确保第一时间开展晚秋生产。
“秋粮收获后,马上又要播种油菜、秋豇豆、洋芋等经济作物,为了不耽误下一季作物播期,尽快改扩种生育期短、产量高、易管理的晚秋作物。”永宁街道安富村党总支书记黄永介绍。近期街道农业农村服务站已将晚秋生产任务下达到各村及居民小组,要求要重点抓好再生稻施肥管理、秋洋芋、秋蔬菜备种备耕,以及秋红苕、秋大豆、秋季菜、秋杂粮的生产管理。(供稿:永宁街道 周超华 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