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溪区:完善机制 健全队伍 确保灾情 报得快、报得准

2024-01-17 10:34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陈荞

四川新闻网消息 “昨晚护国镇欢瑞制衣厂车间进水,原材料遭水泡了,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损失,自然灾害损失情况统计快报表已通过QQ发给你……”  2023年7月28日一早,一条来自护国镇的灾情信息,通过电话和QQ及时传至纳溪区减灾委员会办公室。核实灾情后,该信息第一时间上报进国家自然灾害灾情管理系统。

灾情报得快、报得准,得益于纳溪区聚焦基层灾情信息统计报送这一环节,持续加强自然灾害灾情管理工作,确保灾情统计报送及时有效,灾情管理有序有力。日前,纳溪区被四川省减灾委员会办公室表扬为“全省灾情管理工作先进区县”。

“以前受灾时,一亩玉米损失率都是同样的情况下,直接经济损失却花样百出,有的报几百元一亩,有的报两三千元一亩,要经多方核查后,才能上报灾情,导致速度很慢。存在报灾不及时、信息不准确等问题。”此前,面对灾情统计报送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情况,纳溪区基层干部坦言,没有统一的经济损失核算报灾标准,从事灾情统计报送工作时无疑力不从心。

为切实抓好灾情管理工作,纳溪区针对基层在报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复盘和走访调研,结合实际,出台了《泸州市纳溪区自然灾害灾情快速统计报送工作机制(试行)》《泸州市纳溪区自然灾害救灾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就报送范围、报送要素、报送类别及时效、报送流程、统计指标、经济损失核算以及如何开展救灾工作统计等问题进行了明确,着力解决灾情报送不及时、报送流程不熟练等问题。

如何确保灾情数据快速准确无误?去年7月,纳溪区减灾办牵头组织应急、农业农村、林竹、住建、交通、水务等重点部门,开展灾情核心指标会商研判,建立了《2023年纳溪区减灾委办灾情会商研判经济数据参考表》,从农林牧渔业产值、住房重置成本、基础设施重置成本三个方面,针对灾情损失类型、统计单位、统计价格等要素,形成了标准统一的报灾指导意见,进一步规范了该区灾情损失重置成本评估标准。

“自《参考表》在全区广泛推广实行后,各乡镇(街道)参照指导意见进行报灾,大大提升了全区灾情报送时效和准确率。”纳溪区应急服务中心主任罗永波介绍,去年,该区发生洪涝灾害1次,全区7个镇街受灾,农作物受灾17.7公顷(其中成灾0.17公顷,无绝收面积),农房一般受损1户1间,工业企业受损1家,均在第一时间掌握和报送灾情。

灾害信息员作为基层防灾减灾救灾“第一响应人”,是做好灾情管理工作的关键。近年来,纳溪区通过“业务培训+比武竞赛”形式,进一步提升全区338名基层灾害信息员业务能力水平,加强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

“A镇1村2组代某家堂屋、主卧、独立柴房、独立猪圈倒塌,次卧一间倒塌,次卧1间严重损坏(损毁率60%),房子为砖木结构(其中柴房和猪圈重置费用为1万元)。”“A镇3村60亩水稻倒伏,其中损失率20%的水稻30亩。”去年11月,纳溪区基层灾害信息员综合业务比武竞赛中,各乡镇(街道)参赛选手积极参与现场竞答。此次竞赛灾害数据报送环节模拟突发自然灾害,各乡镇(街道)灾害信息员根据灾害场景信息,通过国家灾害灾情管理系统报送灾情信息,主要检验参赛选手对灾情信息判断、统计、分析,通过国家灾害灾情管理系统报送灾情初报、续报、核报的时效性、准确性和拟写灾情报告的完整性等相关业务能力。

此外,纳溪区还设立灾情管理A、B岗,确保灾害发生后各级至少有1名灾害信息员能够及时到岗到位,保障基层有人报灾、会报灾,报得出、报得快、报得准。

“接下来,将抓紧抓实灾情管理各环节工作,把报灾责任落实落细落到人,为抢险救援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提供重要信息支撑。”纳溪区减灾委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供稿:纳溪区应急管理局 胡小燕 柴丽萍 周亚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