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消息 近年来,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省“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和全市“宜泸一体化”战略部署,纳溪区和江安县积极探索边界党建共建模式,通过签署纳江两地党建共建框架协议,以党建引领边界治理。
![]() |
合面镇位于纳溪区西南方向,毗邻江安县仁和镇、留耕镇、大妙镇,和江安地区是山水相连、经济相通、交通互连。为响应“宜泸一体化”建设的号召,在纳溪区委组织部“揭榜挂帅”专题课题的指导下,合面镇依托“两地四镇十村”共享共建资源,通过“5+1”工作机制,围绕组织联建、产业联抓、人才联育、治理联动、活动联办、文化联兴,不断探索“纳江”边界治理新模式。
通过“组织联建”,确定边界治理的“主心骨”
召开一场联席会。今年3月29日,合面镇和江安县仁和、留耕、大妙三镇在边界马桥村举行“纳江”边域四镇共建洽谈会。四镇相关领导和经办人员就如何构建党建引领边界治理体系进行交流讨论,对开展好“组织联建、产业联抓、人才联育、治理联动、活动联办、文化联兴”共建内容和机制进行详细磋商,初步达成边域治理“五个一”建设清单,即组织一个联席机构、共建一片联防网格、共享一张农产品销售网络、组建一批“土专家”队伍、开展一场“农民运动会”。
组建一个联合党委。经四镇反复研究,两地四镇将组建纳溪江安“筑和”片区联合党委,设委员8名,其中书记1名,委员7名。联合党委书记实行轮值制,由合面镇、仁和镇、大妙镇、留耕镇党委书记轮流担任,每届任期1年。“筑和”片区联合党委实行联席会议制度,联合党委书记(轮值镇党委书记)提前收集会议议题、组织召开,每季度至少召开1次,研究重大事项可视情况随时召开。目前“筑和”片区联合党委前期筹备工作已完成,预计今年12月份召开成立大会,届时将充分发挥党建引领边域治理的主导作用。
通过“产业联抓”,搭建互助发展的“经济带”
组建跨地域专合社联社。依托四地晚熟血橙、红心猕猴桃、脆红李、江安李等特色农产品,由四镇农业部门牵头,已成立精品果专合社联社1个,包括家庭农场4家、种植大户13家,已初步通过合作章程,正在积极申报区域农产品商标和品牌,已逐步形成具由一定影响力的乡村振兴联片水果产业示范带。
组建跨区域农产品销售集群。依托“两地交界”和“二级场镇”等地理环境,已在马桥村建立辐射“两地四镇九村”的牲、畜、果、蔬等农产品集散地,具体地点位于马桥村新农贸市场。同时,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乡贤人士等人脉资源,依托电商平台和新媒体平台,宣传、推介、销售本地优质农特产品。特别是在今年3月份,马桥村和纳溪本地百万网红“明二哥”达成合作协议,抓住直播带货的风口,将10万斤晚熟血橙在互联网上销售一空。
通过“人才联育”,实现技术交流的“无障碍”
筹建乡村振兴“农技学院”。依托两地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经验,从四镇农业部门抽调稻渔、林竹、荷花、瓜果等专业技术人才和“土专家”人才,对合面“稻渔共育”、仁和“百竹园”、大妙“荷花”、留耕“精品再生稻”等种植经验开展交流和试种推荐,先后举办小规模交流会3次,参加人员50余人次,四镇互相试种面积超120亩,推动两地“宜地、宜农、宜收”的先进农业技术的互相推广。
筹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结合两地精品农业产业发展实际,切实加强“土专家”“田秀才”等队伍建设。四镇十村共摸排有较好实践经验的种养殖大户21家,组成四镇“土专家”农业技术团队,并召开观摩交流会1次,互相取长补短,合面镇周启富红心猕猴桃种植技术、明公里蘑菇种植技术,在“土专家”交流中获一致好评。
通过“治理联动”,织密联防联治的“安全网”
建立治安联防工作专班。整合四镇十村驻村辅警、交通协管员、公益性岗位等人员力量,组建跨区域的非正式治安联防网络,实现两个方面的交互功能,即:
区域治安形势交互通报功能。以临镇为单位,确保当地归辖的村、社最新治安形势及时互通,加强“两地”公安联动执法、专项联合打击的合作力度,提升边域治安管控工作成效,形成强大的社会面管控震慑力。仅在今年,两地四镇的派出所、交管站等互相协同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和专项打击行动17次,查处交通违法行为30余起,切实保障两地群众的交通安全。
区域边界管控资源互通功能。以临村为单位,加强重点关注人群和社会面“稳定苗头”信息互通,切实提升“两地”治安管控着力点实效,实现重点、重要时段社会面治理精准发力。特别是今年以来,两地十村对边界地区流窜偷盗行为加强了巡查力度,互通警示信息,截止目前交界地十村未发现一起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共同维护了两地的和谐稳定。
建立森林防灭火工作专班。森林防灭火工作均是两地四镇的重点任务,其中仁和镇森林覆盖率更是超过80%,且四镇均是农业乡镇,群众违规野外用火现象较为普遍,森林防灭火压力较大。鉴于此,两地四镇共同建立了覆盖全域的森林防灭火专班,整合各镇林业站、半专业队伍、业务扑火队、镇村社干部等人员力量,并共同绘制了一张森林防灭火物资储备图,涵盖应急取水点、瞭望台、物资储备仓库、隔离带等。专班建立以来,通过三个方面的互通,确保两地四镇未发生重大火情。
区域联防资源共享互通功能。以临镇为单位,确保在发生橙色以上火险预警情况下,森林防灭火巡查和巡山管控队伍人力资源、抢险物资及队伍资源的共享互通。如合面镇双凤村手扒岩瞭望台、马桥村观音岩瞭望台在高火险期间,仁和镇、留耕镇均派人联合值守观察,并组建跨界联合巡查队伍。
区域重点人员信息互通功能。以临村为单位,确保一定周期内森林防灭火工作中重点关注人群“痴呆聋哑傻”等摸排信息及时互通,切实加强重点人员管理管控,减少重点人群“进山”流动。
区域边界管控整治互通功能。以临社为单位,确保在重要、关键时期边域野外用火管控,联合发现隐患问题,合力整治,建立跨区域的“发现举报奖励”机制,切实提升野外违规用火的管控力度,降低森林火险隐患。今年以来,共受理跨界举报违规野外用火案例6起,依法处理7人。
建立矛盾纠纷协调工作专班。依托四镇司法所和专兼职网格员,组建跨区域的矛盾纠纷工作专班,针对性解决跨界的群众矛盾纠纷。自运行以来,专班先后解决跨区域的矛盾纠纷20余起,其中合面镇马桥村和留耕镇民权村两家农户存在十余年的稻田用水纠纷,经专班工作人员近半个月的集中攻坚,提供了让双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成功让两家农户握手言和。
通过“活动联办”,画好干群协作的“同心圆”
构建常态化“活动联办”机制,组织两地四镇群众在“春耕”“秋收”“中秋”“元宵”等传统时段,举办联席联谊活动。年底,首届“纳江边域”农民运动会将在合面镇马桥村举办,届时各镇将派出不超过30人的比赛队伍,参加4个单人比赛项目和4个团体比赛项目,名次前列将获得奖状和奖品。运动会期间,同步穿插主题教育知识问答、农特产品展示、传统文化表演、特色美食品鉴等环节。通过举办活动,增进两地四镇十村的交流,进一步拉近干部、群众间的距离。
通过“文化联兴”,拉进四镇十村的“距离感”
探索构建两地特有文化交流机制,深度挖掘区(县)域、镇域、村域特有的风土人情,如纳溪班打狮子、江安传统龙灯、合面花船舞、石雕石刻等传统文化,积极展示两地文化风俗,深化两地文化交流,展示新型农村精神文化发展新面貌。每年,四镇将依托举办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和农民运动会等活动,开展现场展示和交流。(供稿:纳溪区合面镇 文良旭 董思孟 秦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