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消息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为了生活背井离乡、起早贪黑,不辞劳苦,一年四季躬身在满是淤泥的水田里劳作,迎着月光凌晨出发,踏着繁星归程,他们就是——职业挖藕人。
挖藕,既是体力活,更是技术活
秋日的水田十分萧条,没有一点绿意。水面上,荷的叶茎枯萎,与夏日荷叶旺盛、荷花盛开的荷塘美景完全不同。职业挖藕人的到来,让深秋的水田增添了一抹生动的色彩。
![]() |
凌晨4点,在金龙镇西坛村莲藕基地里,来自重庆市永川区的职业挖藕人代身友和他的同乡搭档10余人便开始了一天的劳作。凌晨的水田格外寂静,但高压水枪冲刷的声音却响彻整片莲藕基地。只见他们头顶一束灯,身穿笨重的皮衣裤,拽着高压水枪在没过大腿深的水田里费力地移动。他们不时停下来,弯腰将水枪放在水面下简单摸索,然后探下身,佝偻着腰,脸几乎贴到了水面上,将十指伸入淤泥,一节莲藕便被拽出。
![]() |
“10多年前就开始挖藕了。挖藕,既是体力活,更是技术活,要想挖得又多又好,光靠力气是不行的,还得有技术和经验。”代身友举起手中的高压水枪告诉记者,高压水枪可以用来冲刷田底的淤泥,让淤泥松动便于拔出莲藕,但又不能直接冲到藕身,否则会把莲藕“打”断,既影响卖相,吃起来也有一股泥腥味。要顺着藕秆,冲刷掉陷住莲藕的淤泥,再用手把藏在田底的藕轻轻拉出,才能保证莲藕完整。“从前没有高压水枪,我们全凭着经验徒手挖。如果是新手,用的劲不对,莲藕断了,那就白费力气了。”
那对藏在淤泥下的莲藕,怎么判断哪里有哪里没有呢?“藕杆为黄色的表明底下有藕,藕杆发黑的则大多数没有。”职业挖藕人邓彬今年45岁,拥有18年的挖藕经验。他告诉记者,挖藕除了看,也可以通过掂量藕杆的重量来找莲藕,藕杆怎么拽都拽不动的,下面一般有藕,确定有莲藕后,接下来就是用手慢慢摸,确定整段莲藕的走势和长度,然后再逐步清除淤泥。
在代身友和他的搭档眼里,挖藕除了精准判断莲藕的位置,掌握技巧更为重要,这样才能事半功倍,提高挖藕效率。
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
上午8时许,随着挖藕人不停地劳作,水面上漂浮的莲藕越来越多。代身友和他的搭档们暂时停止挖藕,开始把一块块塑料布两头扎起来做成“藕拖”,将挖好的莲藕一根根拣到“藕拖”上,踩着泥,蹚着水,将几百斤的一“船”藕拖拽到田边,累得大口大口地喘气。休息片刻后,他们便争分夺秒地清洗莲藕表面上的淤泥。
![]() |
“为了保证新鲜,我们每天采挖的莲藕当天就要运往各大型农贸市场、商超、学校等地。”职业挖藕人刘国辉一边清洗莲藕,一边对记者说,除了挖藕、洗藕,还要分拣、装筐、转运、称重,一直干到上午10点多才收工。除此之外,午饭后还要开始新一轮的挖藕工作,一直持续到天色暗下来,这一天的工作才算结束。
刘国辉今年64岁,职业挖藕15年,长时间泡在水中挖藕,他的双手粗糙无比,指甲缝儿里还有一圈洗不掉的黑泥。看着这样的一双手,刘国辉却感到无比自豪。“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先苦后甜嘛,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这双手,就是为幸福生活奋斗的见证,是我的勋章!”
“为了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虽然辛苦,但是越干越有劲儿。”职业挖藕人廖昌伟笑着说。廖昌伟今年39岁,职业挖藕8年,是他们这个队伍当中最年轻的一员。因为身强力壮,他往往挖藕都比别人多,一天能挖到近600斤的莲藕,一年下来收入近20万元。
“干活实在,能吃苦。”这是雇主对这群挖藕人的评价。正是如此,他们已经连续多年被请来挖藕。他们靠着自己的双手辛勤付出,赢得了雇主的认可,赢得自己的幸福生活。
阳光下,10余名职业挖藕人就像一个个灵动的音符,点缀着这一幅深秋残荷图,他们劳动的身影让泸州乡村的深秋充满生机,充满活力。(供稿:龙马潭区融媒体中心 陈星宇 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