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消息 党建引领聚合力,乡村振兴添动力。近年来,纳溪区合面镇为贯彻“132”发展战略,结合镇域产业发展实际,大力发展川佛手、枳壳、白芷等中药材种植业,以产业发展引领群众增收致富,实现乡村振兴。
![]() |
在发展中药材种植中,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合面镇党委以“支部建在产业上”的方式,采用“1+3+1”工作法,扎实抓好新设村佛手柑基地、大石村中药材基地和新设村“官天山”初加工厂的建设等相关工作,全力争创中药材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奋力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1”是指合面镇中药材产业临时党支部。
坚持基层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创新开展“支部建在产业上”的“党建+产业”新模式。在中药材园区的打造中,为充分发挥镇村社党的力量,经镇党委研究决定,成立合面镇中药材产业临时党支部1个,由党委副书记任书记、新设村党总支部书记和大石村党总支部书记任委员,抽调部分大石村、新设村、马桥村精干党员组建而成。
临时党支部在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力支持和配合抓好园区的建设工作。
“3”是指“先锋队”三字工作法。
![]() |
先:是指率先垂范。在中药材园区建设之初,为打消群众顾虑,临时党支部号召党员先行先干,带头开山、带头种植。支委许洪科自己承包20余亩荒山栽种枳壳、车前子,党员刘艳率先在新设村栽种佛手柑9亩,党员李盛明发挥自己的管理优势协助昊柏农业公司管理现场等等。通过党员带头示范,昊柏农业公司流转近千亩,群众自发栽种面积超千亩,目前园区面积超2000亩。
锋:是指冲锋在前。为解决中药材园区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临时党支部全员上阵,啃最硬的骨头、接最烫的山芋。先后收集群众问题诉求62个,现场解决问题50个,12个问题通过上报相关部门后解决,实现100%的问题解决率。特别是在“官天山”初加工厂建设中,临时党支部特邀镇林业站现场做林勘,让昊柏公司在短短一个月内顺利将“使用林地林木采伐作业设计”办理到位,并当天办理了林木采伐证,确保了加工厂的按期建成。
队:是指组建队伍。为保障中药材园区的良性发展,临时党支部组建了“土专家”团队、党员志愿服务队和项目招引小队三支队伍,针对性解决群众在中药材种植中的技术管护、劳动力缺乏和争资引项等问题。目前由种养殖大户组成的“土专家”团队,开展药材种植、粮油种植等技术帮扶230余人次,党员志愿服务队开展“扶弱济困”帮扶65余人次,项目招引小队争取中省扶持、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抗旱救灾资金、通村通组路等项目4个,资金285万元。
“1”是指坚持一个长效机制。
为长期服务好园区建设,临时党支部将通过三个步骤着力构建1个长效机制。
一是会商研判。由支部牵头,根据实际需要,整合镇部门、村社、公司、群众代表等进行会商。在今年上半年新设村佛手柑基地扩面种植中,临时党支部出面协调解决了疑难问题5个,确保了佛手柑基地扩面200余亩。
二是问题交办。不断收集问题诉求,并将事项按照A类特急挂号办、B类紧急盯紧办、C类常规积极办的原则,将问题针对性交办到对口部门和人员,实现民有所呼、支部必有应。上半年已经交办各类问题4个,已反馈解决问题2个。
三是反馈总结。将问题解决情况及时反馈,并归纳总结,真正掌握、解决园区建设中的痛点难点堵点,将好的经验做法及时推广,更好地服务园区建设。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自合面镇推广“1+3+1”工作法以来,全镇已建成中药材基地2个、初加工厂1个,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超2000亩,预计2024年达3000亩。(供稿:纳溪区合面镇 文良旭 董思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