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消息 “屋内一旦进水立即关闭电源,煤气等设备;暴雨天气不要走地下通道和高架桥下面的通道……”在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红星街道大驿坝社区阳光水岸小区,应急喇叭正在播放防灾减灾知识,附近居民吴燕说:“应急喇叭经常播放,我们足不出户就能学习防灾减灾知识,耳濡目染防灾能力自然就提升起来了。”
用好“应急广播” 宣传覆盖村组
大驿坝社区靠近长江与沱江交汇处,2020年“8·19”洪峰过境,淹没了沿江低洼地段,该社区转移群众500余人,车辆270辆,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提升群众防灾减灾意识迫在眉睫。红星街道随即整合资源,投资300余万元打造“智慧社区”大数据平台,设置广播系统和视频探头300余组,通过“大数据平台”和广播视频系统,播放防灾减灾音视频,将防灾减灾知识送到群众身边。
![]() |
不仅大驿坝社区,在泸州市龙马潭区,应急喇叭遍布社区村组,全区设置广播终端560个,覆盖群众达30余万人,今年以来播放防灾减灾音频20余个。汛期以来,双加镇大冲头村支部书记肖运辉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到广播室播放防汛减灾知识。除了区镇集中播放外,肖运辉还要根据该村松滩湖防汛抗洪等实际情况,播放针对性播放防汛减灾音频。
应急喇叭村村响,防灾减灾知识人人学,该区通过应急喇叭不间断播放,将防汛减灾、森林防灭火等防灾减灾知识传递到广大村居民,实现了防灾减灾安全宣传全覆盖。
突出“网格功能” 讲好防灾知识
“店内不能撕拉乱接电线,不能使用明火做饭,消防通道要保持畅通,灭火器材要能够正确使用。”夏季来临,安宁街道开展沿街店铺防灾减灾安全“大宣传”,33名网格员随身携带宣传小喇叭,深入街道沿街店铺和小区楼栋,像“唠家常”一样对夏季火灾、雷雨灾害等开展防灾减灾宣传。
![]() |
沿街店铺规模小、抗灾能力弱,是火灾滋生的“温床”。安宁街道专门针对沿街店铺开展了“网格员入户”行动,既“宣”又“教”,不断普及商家火灾防范知识,提升火灾防范能力。
为创新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区减灾委专门印发了《关于做好2013年“5.12”国家防灾减灾日有关活动要求的通知》,明确各街镇、各部门要根据实际,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突出宣传效果,提升防灾能力。
小市街道针对地灾、洪灾和火灾风险设置了“流动宣传小喇叭”和“商场安全宣传小喇叭”,网格员通过“流动小喇叭”对普通群众进行防汛地灾宣传,利用“商场安全宣传小喇叭”对商户进行火灾防范提醒,有效解决了沿江群众、老旧住户和和商场市场安全宣传教育问题,常态化为群众“上好安全课堂”“讲好防灾故事”。
培养“移动喇叭” 带动整个家庭
“今天我参加了地震逃生演练,试穿了消防救援服,学习了心肺复苏急救知识,还掌握了防溺水相关技能,回家后我要将这些知识讲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还要将这些防灾减灾资料发放给我的邻居、亲戚,我要成为一名移动的安全宣传小喇叭。”该区龙马高中初一年级10班学生杨科笑着说。
![]() |
5月9日,泸州市2023年全国防灾减灾“进校园”活动在龙马高中举行,该校初一年级师生500余人参加活动,该活动演练了防灾减灾技能,设置了简易担架制作、心肺复苏技能训练、水带保龄球、穿戴消防服,三角巾包扎等多种应急处理体验互动。同学们兴味盎然,参与度高。泸州红十字会副会长胡坤说:“同学们对心肺复苏的学习很感兴趣,学习很快,很多同学一学就会。”
通过防灾减灾“进校园”活动,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防灾减灾视频拍摄、手抄报、主题班会、故事会等活动,生动形象进行防灾减灾知识教育,并通过小手拉大手,对学生家长进行了防灾减灾宣传,形成“教育一人、影响一家、带动一片”的良好格局。
据悉,今年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全区共开展宣讲活动80余场,举办培训和讲座62场,3850人次参与,发放宣传材料10余万份,在全区形成“人人都是宣传小喇叭,家家都是宣传示范户”的宣传效应,促进防灾减灾知识走进千万户家庭。(供稿:龙马潭区应急管理局 王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