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地方频道-泸州  >  县区新闻  >  纳溪区
乡村更美丽 民风更淳朴 群众更富裕
http://www.newssc.org时间:2020-07-13 10:06来源:四川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进入四川手机报 短信看新闻:订阅四川特快

四川新闻网消息 “黄大姐,葡萄成熟没有,想明天过来买。”“现在有部分已经成熟了,有时间你就来尝尝鲜吧。”6月19日一早,纳溪区丰乐镇马村村八组村民黄小花正在打理自家葡萄园,电话响个不停。

从2010年返乡创业发展葡萄种植,10年间,黄小花深刻地感受到基层治理给乡村带来的变化。通村公路、养老院、柑橘产业园、桂花产业、银杏大道……村里环境持续改善,产业逐步发展,这些变化也为黄小花的葡萄种植带来直接效益。“葡萄园面积有10多亩,年收入超过10万元。葡萄成熟时,来采摘的游客最多时一天有近300人,应季采摘基本上能消化完园里的葡萄,这全都得益于基层治理给农村带来的变化。”黄小花说。

然而,过去的马村村却是另一番景象,是基础设施差、群众收入差、思想观念差的“三差”村,无支柱产业更是马村村的一大硬伤。“马村要发展,就必须改变目前的‘三差’面貌。”现任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张林和村干部很快找准了马村村的问题所在。此后,一场从基层开始的治理行动在马村村迅速开展起来。广大党员干部率先示范,深入基层,入组入户对村民进行政策、法规、文明方面的宣传教育,同时还通过基层治理收集社情民意,了解群众想法,为全村规划发展进行前期摸底。

“马村村要发展,还得靠产业。”张林认为,基层治理为马村村发展做好了前期准备,但是发展要持续,还得产业带动。2011年,马村村引入企业发展产业,企业入驻需要大量土地,可村民们却不“买账”。此时,马村村党员再次率先站出来。六组村民梁正明,作为党员主动联系村上,将家里的土地流转给入驻企业,并向村里承诺:“村民的工作我来做。”

刚开始,七组村民李正超对于流转土地是万般不愿,梁正明6次上门劝说,他最终才同意将土地流转给企业管理经营。如今,李正超一家都在外地务工,每年土地流转还能收入3000多元。“原以为农民离不开土地,没想到发展产业能让土地发挥更大作用。”李正超说。

目前,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马村村已发展黄金沃柑4000亩,全村13个组的土地均用于产业发展。“基层治理带动产业发展,产业发展推动基层治理,马村村已走上持续发展的健康道路。”张林告诉记者,下一步,马村村还将在基层治理方面推行奖惩机制,每月对农户开展评比检查,以奖励的形式推动治理长效化。同时,还将通过“桂德”红黑榜等评价措施,以文化人,带动整村村民素质提高。

近年来,马村村通过基层治理,已实现乡村更美丽、民风更淳朴、群众更富裕的目标。乡村日新月异,也吸引了更多村民回到家乡,截至目前,马村村已有130余人返乡创业。(转载市扶贫开发网 来源:泸州日报)


编辑:肖伟
四川发布网站 微博 泸州频道首页 地方联播首页 打印本页 纠错报告

相关新闻